正文 第1章 序(2 / 2)

總之,人生無處不套牢,要在這紛呈繁雜、千姿百態的生活中尋找心靈的那份靜謐與超脫,擁有一份快樂和愜意的心情,就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隻有做到平衡心態,才能安定自己內心的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其實,有時候不是自己缺乏美麗,而是我們內心不夠自信;不是生活黯然失色,而是我們的胸襟不夠開闊;不是人生孤獨寂寞,而是我們還不知如何取舍。拋下煩惱,給心靈洗個澡,讓心中充滿陽光,也許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心理解脫,做一個輕鬆快樂的人。

人生處處被套牢,要想打開牢門的心鎖,就要找到放飛心情的密碼和鑰匙。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恬靜和愉悅。

皆因繩未斷

一個後生從家裏到一座禪院去,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便想以此去考考禪院裏的老禪者。於是他來到禪院便問:“什麼是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禪者隨口答道。後生聽到老禪者這樣回答,頓時目瞪口呆。老禪者見狀,問道:“什麼使你如此驚訝?”

“不,老師傅,我驚訝的是,你怎麼知道的呢?”後生又說:“我今天在來的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這頭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誰知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傅既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傅出口就答對了。”

老禪者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名是繩,利是繩,欲是繩,塵世的誘惑與牽掛都是繩。人生三千煩惱絲,你斬斷了多少根?”老禪者又說:“眾生就像那頭牛一樣,被許多煩惱痛苦的繩子纏縛著,生生死死不得解脫。”此後生從中生悟。

一隻風箏,再怎麼飛,也飛不上萬裏高空,是因為被繩牽著,故而失去了廣闊的天空;一匹壯碩的馬,再怎麼烈,也被馬鞍套上任由鞭抽,是因為被繩牽著。從此失去了馳騁。故而,人為事而轉,皆因繩未斷。

作家彭懷仁曾讀過這樣一段文字:在非洲的一個小鎮,有一塊快樂墓地。那裏的墳墓墓碑上都刻著勸人快樂的碑文——

人生在世,不在於你幹了什麼,也不在於你是否成功或失敗,千萬別為一種目的折磨自己,那樣會把自己弄得很不快樂。不要老是感覺自己缺什麼,隻要快樂,你就什麼都不缺。自尋煩惱是人生最大的自我冤枉,你何必要冤枉自己呢?

行善吧!真誠地去幫助別人,這樣你就會得到快樂,你會感到來自內心的一種親切感,你就生活在快樂之中,你的人生因此而美麗。

這些碑文,可謂別出心裁,讓人大開眼界。一般而言,多數墓碑大多刻上亡者的功績、官位,極少有讓人快樂的醒世良言。

任何一個人的人生總結,都是他人生之書的提要,讓人們間接地吸取他的人生營養,使其腳步走得更穩當,過得更快樂。

時下,對生活體會不到幸福的人並非鮮見。其實,幸福真的很簡單。有例為證:一日我與一老友談起幸福的話題,老友說:“醫院裏沒有咱家病人,監獄裏沒有咱家犯人,日子就過得舒心幸福。”這位老友的幸福感就這麼簡單。

另外,本書引用了國內、國外五十多位作家、學者的關鍵性觀點和資料(有些資料沒有找到作家名字,未一一署名),沒有他們的珍貴的資料和成果,是不可能有本書出版的,也是不可能給讀者帶來更多更好的心理健康福音的,在此,請允許我獻上真誠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