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坊品柔情
想想可也是的,這座橋不僅僅看起來依然非常地漂亮,而且說起來已半個世紀了,這條河也是三年一小漲,五年一大漲,十年就淹一次城,有幾次洪水甚至都淹過了橋麵,但是卻始終沒有聽說過這座橋出過什麼大的毛病,甚至連這些刻在石頭上的銘文都還曆曆在目的!
這些年以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主城區也在不斷地向南擴展,河上也向南邊相繼又建了三座大橋。
經過這座老橋曾經叫做‘南公路’國道現在也已經向南改道過三次了。
這道十裏長街如今也漸漸地成了城區的最北方了,而碼頭的那道最早的街道都快要成為北郊了。
但是,盡管如此,這座十裏長街也依然是小城最主要是也是最漂亮的街道,因為經過幾次的擴展,如今依然顯得非常地寬闊。
除了自行車道以外,還是六車道,在這種縣城裏麵是最通暢的了,而且隨著國道的不斷南移,越來越遠了,這裏行車的壓力比以前要小得多了,所以,更是顯得通暢。
而最難得的就是,這樣一條最長的街道卻是一改好幾大怪的直,站在西大橋上,一眼望過去,路燈一串串一直能夠看到最東邊的山崗上。
每每看到這樣的景色,總是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在收音機上學到的兒歌:“路燈一串串,一直到天邊。”
顯然這在老城區裏麵那些曲曲折折的街道上,是根本無法想象這種景象的!
但好在還有這裏,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能時時地感覺到這裏的可愛。
所以,每次出城進城,我也總是要選這裏,當然,也還是有方便的因素。
這是因為,家,廠子,還有小寒的店,以及縣城大部分最主要的商業街,幾乎全都集中於此了!
我們經常所說的過河,其實相當一大部分時候也是從這座老橋上過的。
因為另幾座新橋是清一色的平板高駕,沒有一點點的新意。
而走在這上麵,卻能夠體驗到一種上上下下的新鮮感,就好象是出遠差,特別是騎自行車的時候,如果一直走的是平坦的大路,要不了多久,就感覺到了疲勞,蹬一圈就累一圈。
可是如果是高低起伏的山路就不一樣的,你必須要在上坡時提起精神,用最大的力氣向前,而一旦上去了以後,則又是一掠而下,意氣風發的樣子。
雖然實際上其實還要比走平路累一些,但是感覺上,卻往往因為這不斷變化的心情而保持著新鮮的感覺,不知不覺之間,很長的路程就走完了。
小的時候,由於沒有別的交通工具,老爸的一輛自行車就成了一家三口出行的全部的依靠。
無論是來回搬家的家當,還是平時的走親訪友,全是一車走全家,算起來,絲毫也不比現在的家用轎車出的力氣少。
老爸那個時候隻要一提起自己心愛的小鐵驢,那總是愛不釋手的。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那個時代,一輛自行車也絲毫不比現在家用的轎車來得多一些的
往往是一個村子也不一定找得著一輛,而且,買一輛這樣的車子,不僅需要特殊的購車票,一般人根本就弄不到,就是弄著了,還得花上一大筆錢才行。
我記得,老爸的工資,當時剛剛回到地方上時,還是算在縣城裏麵比較高的了,可還是要花上兩個月的工資才買上這麼一輛,還是大鏈盒的輕便飛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