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過寨因為客過亭而得名。
客過亭據說是個名勝古跡,有好幾百年曆史了。慕其大名,應力民也和幾個知青在一個趕場天攀上桂山,去遊過客過亭。
到了亭子跟前,結果大失所望,亭子裏台階被砸破了,亭柱子勉強撐著亭蓋,亭子裏的欄杆也是歪的歪,斷的斷,破敗得不成個樣子。風吹來,亭子裏外都在響,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傾覆倒塌在地。亭門柱上,鐫刻著的一副對聯已被風雨剝蝕得看不很分明,有的字在“文革”初期“破四舊”時,被砸得辨認不清。要細細地連猜帶辨別,才依稀讀得出一副不倫不類的五言對子:
風去雲來景
山坡是主人
那個風景的“景”字,還是用毛筆蘸了墨汁,拙劣地寫上去的,和原來的字體極不相配。應力民覺得,客過亭惟一值得看的,是站在亭子裏眺望千山萬嶺的景色。望遠山,連綿無盡千姿百態,猶如大海上的座座島嶼,看近嶺,蒼翠欲滴鬱鬱蔥蔥,俯視一座座大山之間的壩子裏,清水長流,栽了秧子的水田綠茵一片。自古而來,這是西南山鄉的一塊福地和糧倉。應力民忖度,就是因為這裏風光秀美,景色綺麗,過往的文人墨客,才會想到在桂山崖上,建這麼一座供遊人們歇腳的亭子吧。客過亭,客過亭,無非是讓爬上山來累了的客人們,有個坐處喘口氣吧。
隻因應力民不在客過寨插隊,和客過寨的男女知青間無甚交往,又加上他勞動勤快得到貧下中農好評,故而後來拘審岑達成的專案組,會選上他參與長期審訊岑達成。他呢,從一開始就認定了岑達成是有重大嫌疑的。
坐在浦東機場的候機大廳裏,翻看三十年前記錄徐眉失蹤案的工作手冊,應力民沉浸在對往事的回顧之中。思緒零亂而不連貫,從那時至今,一晃三十多年了。這一次重返第二故鄉,還有可能破解徐眉失蹤之謎嗎?
應力民沉吟得久了,聽到去逛專賣店、商場的幾個老知青陸陸續續走回到座位上,不由抬起頭來。
“你這個大隊長,倒是靜得下心來,一直坐在這裏啊!”嬌小玲瓏的羅幼杏離應力民最近,她邊走向自己的座位,邊和應力民打招呼,還舉起手來,朝應力民作了一個熱情的手勢:“難得、難得!我們已經一大圈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