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過了仇人,施清如隨即想到了自己的恩人韓公公,不由心下一暖。
世人私下都韓公公心狠手辣,是本朝第一大奸宦,能兒止啼,還給他起了一堆的綽號,什麼“九千歲”啊,“立皇帝”啊,總之沒一個好的。
可在施清如心裏,韓公公卻是一個好人,一個在她前世短短十八年生命裏,除了娘親,唯二給過他關心與溫暖的好人之一,是沒有他、就沒有如今的她的大恩人,她實在看不出來,他哪裏心狠手辣了。
反倒是她那個所謂的父親施延昌,看起來倒是溫文爾雅,與人為善,實則卻是個心眼兒都黑透了的衣冠禽獸!
——施延昌自幼家貧,卻資聰穎,酷愛讀書,可惜磕磕絆絆的讀到十歲後,家裏實在交不出束脩了,隻得含淚退了學,去了鎮上的木匠鋪當學徒,卻是一得了閑,便往鎮上祝秀才開的私塾跑,哪怕隻能在外麵遠遠的聽一聽祝秀才講課也是好的。
時間一長,次數一多,祝秀才免不得發現了他,一番考問之後,發現施延昌竟比自己私塾裏好些日日都隻用專心念書的弟子還要強些,於是起了愛才之心,將施延昌收到了自己門下,從學業到生活上,都對他百般關照。
施延昌終於又有了念書的機會,自是對祝秀才感激萬分,除了如饑似渴的念書以外,閑暇時間都用在了給祝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譬如幫著挑水劈柴打掃什麼的,讓祝太太漸漸也喜歡上了這個踏實勤快,資頗高的弟子,後來更是起了把獨女許配給他的心思。
祝秀才與祝太太青梅竹馬,感情甚篤,連成婚多年祝太太隻生得一女,祝秀才也沒想過要納妾生子,反倒寬慰祝太太,大不了將來就為女兒招贅便是,難道女兒生的孩子,就不是祝家的骨血了?
祝太太因此早早便為女兒相看了起來,就怕將來倉促之間,挑不好最好最合適的人選,委屈了女兒。
可惜施延昌既資頗高,又勤奮堅韌能吃苦,將來自然是會有大出息的,何況他還是家中長子,怎麼可能入贅他們祝家,當上門女婿?但要讓祝太太放棄這麼好的一個人選,又實在舍不得……
祝太太如此糾結到施延昌滿了十六歲,一舉中了秀才後,徹底打消了招施延昌做女婿的念頭,十六歲的秀才,還是一次就中了,將來中舉人中進士自然也是指日可待,他們夫婦哪還敢有非分之想?
還是繼續當弟子看顧,以期將來他飛黃騰達後,能多多照顧女兒這個師妹,讓他們老兩口兒將來不至於連走都不能安心吧!
萬萬沒想到,施延昌卻先向夫婦二人求親了,自己早就愛慕師妹,隻之前自己什麼都不是,家裏又貧窮,沒那個臉開口而已,總算如今他中了秀才,至少能養活自己的妻兒了,所以才敢開口一試,希望恩師與師母能允準他。
還上門女婿他的確做不到,但將來等他和祝氏生了第二個兒子後,可以姓祝,以後傳承祝家的香火,又“一個女婿半個兒”,自己若成為了恩師師母的女婿,自然會拿他們當親生父母一般孝順,也會待師妹一如恩師師母那般,一生一世一雙人,隻求恩師師母能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