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喬絡伏法,韓愫對東宮黨羽趕盡殺絕。
宗正史無前例被誅十族,不僅未如願辭官抽身,更連師生一族,愛徒太子少傅,亦遭斬草除根。
宋皇不肯替太子黨羽網開一麵,隻因天下百姓,亦未饒過他犯案的皇兒。
先時既已有頂罪之人,闔家枉死,而今民怨四起,百姓眾怒難平。
喬絡必有一死,宋皇又豈會任由宗正,於這樁凶案之中摘清?
宗室涉案,此人玩忽職守,以至於事態惡化,一發不可收拾。
宋皇救不回三太子,便也應允了丞相之請,誅殺宗正十族,以那些人的性命來為儲君陪葬。
可他雖於此案中無計可施,卻愈發記恨起丞相韓愫。
韓姓族人,屢害死他的皇子,使他膝下鮮有兒孫,宗室衰落凋敝,大宋基業幾乎搖搖欲墜。
因心懷“經綸濟世”抱負,當初他與發妻的第一個孩子,取名“喬經”。
此子尚極年幼,未及序齒,便喪命於遷都之路。
這一筆賬,他記在韓愫祖父身上。
待他的第二個孩子出世,平安長大,皇太子喬綸本該是一代聖君明主,卻在宋夷之戰中屍骨無存。
他至愛之子的死,他亦算在那老臣的賬上。
皇後誕下了二公主後,便再無法生養。因“繼”與“濟”同音,又有“傳承”之意,他們便共同為這唯一的嫡女,擇“繼”為名。
後來縱他又有了第三、第五皇子,為他們擇取“絡繹不絕”之名,卻未能夠如願,等來喬綸從戰場上歸來的消息。
許是他注定子嗣艱難,遂為六皇子取名為“繁”。
可偏生天不遂人願,喬氏宗室未能枝繁葉茂,更反而連他的三太子喬絡,都要被韓家後人親手奪走性命。
他逼死韓愫之父,今韓愫斬殺他子。如此冤冤相報,似乎永無止期。
慨歎命運不公,又敬畏天道輪回,宋皇因儲君之死急火攻心,自此臥病不起。
皇帝無法上朝,大宋江山社稷,遂皆歸於韓愫。
他今輔政監國,代掌皇權龍璽,既已位極人臣,又更隻手遮天。
值此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際,韓愫雖則有“功高震主”嫌疑,卻至少誠然是“帝國第一權相”。
孫芙蕖縱不是穿書者,但與陸柔良一樣清楚,恰在當下,雪地裏的打火機完結此文,停止了對書內這世界的記述。
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美好,韓愫已登上權力的巔峰,又似乎必將有更加光明的前程。
但文字之外的現實,遠非如此,孫芙蕖無比清楚,陸柔良將被迫為垂危的宋皇,獻出她腹中已成形的骨肉。
胎兒作為藥引,卻未助宋皇回天,韓愫以毒殺君主之罪,甚至牽連妻子,害她同他雙雙入獄。二人終被賜鴆酒,下場無盡淒涼。
孫芙蕖雖不欲一再婦人之仁,可陸柔良死期將近,她終是良心未泯,沒辦法旁觀下去。
在她看來,畢竟陸柔良作為相國夫人,已替她經受了太多災禍。既然此後唯餘那一場死劫,她何妨助陸柔良逃脫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