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了解一切事物,便能寬恕一切事物。如果要做一個懂得寬容的人,首先要了解世間的事物。心理學告訴我們:每一種特性都有它的原因和目的。
比如,旅行到異國,目的是開闊眼界,增加感情,懂得寬容的人不但會仔細觀察該地的風俗以及該地人的生活方式,而且還十分同情和了解當地的各種風物人情。而不會用寬容的態度去看世界的人,無論他旅行到什麼地方,他的思想和見解永遠還是在他自己的狹小範圍裏,而麵對新環境、新事物、新的生活方式,他覺得接受不了。
心胸博大,運用寬容看世界的人,處處覺得高遠遼闊,風景無處不在。而目光短淺、內心狹隘、思想狹窄的人,不懂得運用寬容去放大事物的美好,去看到其他人的優點,他隻會拿自己的“舊殼”與那些新環境作比較,若有不同,他便認為一切都與自己作對。
所以,懂得寬容的人,才是心智成熟的人。不會寬容,不懂得寬容,則是心靈不成熟的特征。
有個安樂國,國王叫安樂王。他有三個個性完全不同的女兒。大公主愛打扮,天天濃妝豔抹,穿紅戴綠;二公主一天到晚輕歌曼舞,吃喝玩樂;三公主卻個性隨和,愛穿布衣,吃素食,讀詩文。安樂王年老了,他成天為把這王位傳給誰而苦惱?大公主、二公主整天貪圖享受,不知進取,三公主賢淑方正,為人和藹,比較合適。安樂王終於拿定主意,要給三公主早日成親,盡早立業。
一天,安樂王對三公主道:“兒呀,你已老大不小了,有一個當朝首富,他家有一座金山,一座銀山——”不待安樂王說完,三公主有此案不耐煩了“父王,女兒不願意。女兒終身不嫁,甘願侍奉父王一世。”安樂王聽三公主說終身不嫁,立即氣得暴跳如雷:“你這逆子,你敢違抗父王的旨意!不管你願還是不願,今日定親,明日行聘,後天就成婚!”
第二天一早,準駙馬一路吹吹打打前來送聘禮,皇宮裏的黃金白銀、珍珠瑪瑙立刻堆成了小山。安樂王看了高興得什麼似的,忙吩咐請出三公主與富貴人相見!
不一會兒一個宮女慌慌張張地跑來:“啟稟陛下,不好了!三公主失蹤了!”安樂王立刻慌了神,頓足道:“快來人呀,給我去找三公主!”霎時間,王宮裏一片混亂,宮女、太監奔來竄去到處搜尋。半年過去了,安樂王終於在舟山桃花島的白鶴寺裏找到了三公主。可是三公主已出家當了尼姑,法名如意。安樂王派很多人去勸說三公主,要她還俗回宮。誰知三公主去意已決,毫不動搖。
安樂王見好言不成,便用重金買通白鶴寺的師姑,要師姑加倍虐待三公主,逼她走投無路最終還俗。那師姑得了銀子,黑了良心,想盡一切辦法折磨三公主。每日天不亮就叫她起床挑水,直到夜裏星鬥齊明,方才準許她回房歇息,稍有怠慢就鞭抽棍打,不給飯吃。可憐三公主自幼被父皇視為珍寶,哪吃過這般苦,隻見身體一天天消瘦,麵容一天天憔悴。但她還是咬緊牙關在苦難中艱難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