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孰能無過?但“容過”則不同。所謂“容過”,就是容許別人犯過失,也容許別人改正錯誤。不要因為某人一有某種過失,便忽視他,或將其一棍子打死,或從此以某種眼光去看待對方,“一過定終身”。
“過”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損失,或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己有關。例如,自己的下屬有了過錯,自己的合作者有了過錯,或者是自己的家人有了什麼過錯,等等。在這種情形下,能否用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這種“過”,當然是衡量人的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麵。
“容過”就是要壓製或克服自己內心對於當事人的歧視,盡管自己心裏並不快樂,感到懊喪,但卻應該設身處地地為當事人著想,想一下自己如果在這種場合會如何做,在做錯了某事之後又有何種想法。當然,這裏需要“容”、需要“忍”的是對於當事人本人,而對於具體的事情本身則應該講明白,該批評的必須批評。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很多,和你相識的人也是不計其數。有血緣關係的親人就是屈指可數那麼幾個,除了親人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人,這種人盡管沒有血緣關係,但他像親人一樣關心你、愛護你、幫助你,在乎你,這種人就是朋友。
一個人一生中有一個真正的朋友是一件幸事,但是,找到一個真正的朋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朋友在於經營,需要我們用心去維護。友情不禁折騰,“人情反複,世路崎嶇。行去不遠,需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遠,務加讓三分之功。”意思就是要以寬厚之心對待朋友。
李顯明很傷心,由於好友在自己的公司電腦上做了手腳,使他損失了幾十萬元,心中一直憤憤不平,盡管李顯明委托律師將張小為送進了牢房,但他還覺得不夠。出獄後,張小為覺得對不起李顯明,幾次打電話向李顯明道歉。李顯明一聽是張小為的聲音,不容分說立刻將電話掛斷。
李顯明的妻子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她數次勸他應該寬宏大量,何況張小為是電腦專家,對他的生意很有幫助。李顯明經過深思,覺得妻子說的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電話來他心中就想起那幾十萬元,又想起張小為曾像隻老鼠似的偷盜過那些錢,使他的生意差點垮掉,於是又放下電話,長歎一口氣。
盡管已經過了很長時間,李顯明還是處於這種矛盾中,一會兒覺得應該原諒張小為,畢竟他是個電腦專家,曾經幫助過自己;一會兒又想,難道要原諒傷害過自己的人嗎?不,不行。
直到有一天,一位心理醫生告訴他:“你形成了一種心理障礙,這種障礙不僅會妨礙你與張小為的關係,也會妨礙你與他人的交往,你必須積極地清除它。”
李顯明終於鼓起勇氣,給張小為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張小為明天可以到辦公室見他。第二天,他們談得很順利,李顯明決定再次聘請張小為到公司工作,他對張小為說:“我相信你不會再辜負我。”
張小為沒有辜負李顯明的期望,對公司盡心盡責,使公司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而他和李顯明的友誼也越來越牢固,倆人成了真心的知己。
若朋友未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或有什麼過錯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情,切不可懷恨在心。因為怨恨不僅會加深朋友間的誤會,影響友情,而且還會擾亂正常的思維,引起急躁情緒。凡事要換個角度想想,這樣或許能夠理解朋友的所作所為。《菜根譚》中有句話:“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嚐。此是涉世的極樂法。”意思就是在道路狹窄之處,應該停下來讓別人先行一步。隻要心中常有這種想法,那麼人生就會快樂安詳。因此,走不過的地方不妨退一步,讓對方先過,就是寬闊的道路也要給別人三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