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會有各種各樣性格的人,因為這些人的處世方式、待人方式都不相同,所以要保持一個好的人際氛圍,這就需要有寬宏大量的心胸。
不需多加論證,作為一個理智健全的人,特別是一個希望逐漸完備自己人格的人,總是要有點雅量的。雅量是衡量一個人成熟與否、修養程度的重要標尺之一。
有一個公司的重要部門的經理要離職了,董事長決定要找一位才德兼備的人來接替這個位置,但連續來應征的幾個人都沒有通過董事長的“考試”。
這天,一個30多歲的留美博士前來應征,董事長卻是通知他淩晨3點去他家考試,這位青年於是淩晨3點就去按董事長家的門鈴,卻未見人來應門,一直等到8點鍾,董事長才讓他進門。
考的題目是由董事長口述,董事長問他:“你會寫字嗎?”年輕人說:“會。”董事長拿出一張白紙說:“請你寫一個白飯的‘白’字。”他寫完了,卻等不到下一題,疑惑地問:“就這樣嗎?”董事長靜靜地看著他,回答:“對!考完了!”
年輕人覺得很奇怪,這是哪門子的考試啊?第二天,董事長去董事會宣布,該名年輕人通過了考試,而且是一項嚴格的考試!
他說明:“一個這麼年輕的博士,他的聰明與學問一定不是問題,所以我考其他更難的。”又接著說:“首先,我考他犧牲的精神,我要他犧牲睡眠,半夜3點鍾來參加公司的應考,他做到了;我又考他的忍耐,要他空等5個小時,他也做到了;我又考他的脾氣,看他是否能夠不發飆,他也做到了;最後,我考他的謙虛,我隻考堂堂一個博士5歲小孩都會寫的字,他也肯寫。一個人已有了博士學位,又有犧牲的精神、忍耐、好脾氣、謙虛,這樣才德兼備的人,我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我決定任用他!”
氣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一個有氣度的人才會有所成就,否則他未來的成就勢必會受到局限。
一個心胸寬廣的人,麵對尖銳的批評逆語,能夠做到不怒目橫掃、暴跳如雷。《尚書》說:“一定要有容納的雅量,道德才會廣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辦得好!”如果遇到一點點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稱心的事情立即氣憤感慨,這不僅表示沒有涵養,同時也是福氣淺薄的人。
應該承認,有些高貴品格是普通人畢生企望但不可能達到的;可人的雅量卻是完全能夠通過修煉而得到甚至可做到“隨心所欲”的。
隋朝時,有個大臣叫牛弘,他好學博聞,待人十分寬宏大量。隋煬帝很器重他,曾允許他與皇後同席吃飯,這在當時是很高的禮遇了。但牛弘依然十分節儉,對人寬厚謙讓。他不但仕途關係處理得好,而且家庭也搞得十分和睦。他家庭中發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說明他的為人。
他有個弟弟叫牛弼,經常酗酒鬧事。一次牛弼喝多了酒,酒後將牛弘駕車的牛射死了。牛弘從外麵回到家後,他的妻子迎上前,對他說道:“叔叔喝醉了酒耍酒瘋,將牛射死了。”
牛弘聽了,什麼也沒問,隻是說將牛肉做成肉脯算了。他妻子做完之後又提殺牛之事,牛弘卻說:“剩下的做湯。”過了一會兒他妻子又嘮叨殺牛的事,這時,牛弘才說道:“我已經知道了。”一點生氣的樣子也沒有,臉色像平時一樣溫和,甚至連頭也沒抬,繼續看他的書。
妻子見丈夫這樣大度,感到很慚愧,從此以後也不再提牛弼殺牛的事了。弟弟聽說之後很慚愧,因此收斂了許多。
人難免與十分討厭的人偶然狹路相逢,盡管有人可以裝作很隨便的樣子,竭力扮瀟灑樣揚長而去。但很多有雅量的人不會那樣去做,而是沒有絲毫裝模作樣地緩緩笑迎著對方漠然的臉孔和布滿疑惑的眼神,坦然地擦肩而過。當不期而遇的挫折、誤解、嘲笑等迎麵而來時,相信並依靠個人的雅量吧,那是驅逐並能夠戰勝這一切煩惱和痛苦的忠實朋友。
智慧點撥
氣度反映的是一種學問、一種修養和一種境界。這些因素也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狀態,並會因人而異。隻有智慧才擁有精明的精神品質,隻有擁有了智者的氣度才可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