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 叢瀾賽後(2 / 3)

丁教練:“……”

別啊怎麼就又這麼喪了!

褚曉彤:“那我就不管了!”

她在看到叢瀾的時候就說過這話,也就一兩個小時之前。

褚曉彤:“她成績這麼好,等後續采訪報道了,肯定是焦點,就不會有人來問我了。”

不隻是采訪報道,那些貼吧論壇,也不會鋪天蓋地地討論她、罵她、嫌棄她。

褚曉彤誤進過,一群人在網線背後以醜惡的嘴臉,在網絡上肆意抒發著自己的惡臭氣息。

垃圾選手、這心態還比什麼直接滾回家吧、我納稅不是給國家養這種廢物的……

這種言論起碼還不帶髒話,有些罵得難聽到被直接屏蔽,然後他們又換了火星文出來。

褚曉彤本就因比賽失誤而難受,看到這些,別說心態崩得稀裏嘩啦,她哭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她很想跳好,她也不想失誤,可她就是做不到。

有了這一次經曆,丁教練時刻注意,不讓褚曉彤再去看這些地方的言論。

可她既然知道了,哪怕不去看,也會腦補。

我要是這一次又崩了,是不是還會被罵?是不是還那麼難聽?

隊裏沒少給她聯係心理醫生,褚曉彤也很努力地去治療,可惜見效甚微。

這會兒,看到褚曉彤說到新聞,丁教練就想起來了曾經的事情。

“不要緊張。”他拍拍孩子。

褚曉彤樂觀起來:“她是神仙,我不跟神仙比。”

會跳3A的女單都是神仙,她們這兩三個月在隊裏沒少調侃叢瀾,都是善意的那種。

叢瀾也被總教練安排分享過她跳躍的經驗,不止是3A,還有其他的三周跳和連跳。

大家見叢瀾跳得那麼輕鬆,都想學一學,看能不能有所感悟。

結果叢瀾一頭霧水:“就,練啊。先滑,找好時機起跳,咻——轉圈——嘭,落地注意滑出。”

其他人:“……”

於謹捂臉。

褚曉彤想起了當年,有人問她為什麼學得那麼快,她也納悶這麼簡單的兩周跳怎麼就學不會了。

直到她開始學三周,學高級連跳,再到後來發育關,天才被打擊得快要一蹶不振。

國家隊不缺天才,能來到這裏的都有天賦,但天賦,似乎也有高低多少之分。

叢瀾沒辦法說得形象詳細,她的計劃都是非人類教練安排的,學的也是標準動作,該改哪裏,該練哪裏,該穩哪裏,非人類教練直接就給她定好了。

所以,其中的原理,叢瀾是不知道的。

進入隊裏以後,她跟大家相處得很融洽,不管是花滑還是隔壁短道、速度滑冰,他們就跟同學似的,打打鬧鬧偷偷摸摸,還去西單逛街,去外麵吃宵夜。

花滑這裏冰麵拔河被隔壁兩隊知道了以後,三個大項目的人還組織著玩了一趟。

叢瀾拉著幾個短道速滑的,硬是要跟他們比速度。

花刀都不一樣,人家那可是開刃的,就算二隊也完虐她們這群花滑的。

輸了也開心,熱熱鬧鬧,比叢瀾之前獨自訓練要開心多了。

所以,叢瀾嚐試著,想看看意念空間裏有沒有什麼其他的模式,能夠偷點資料出來幫幫其他人。

但是不行。

唯一的學員數據模型與她掛鉤,係統的那個監測小程序不知道在哪裏運行著,實時傳遞數據給這個體育館的主控台,鎖定了模型。

沒有多餘的名額,叢瀾也無法修改自己的數據模擬其他人,這條路是封死了。

至於可以看到的其餘資料,數據化後的真實積累,帶出來又沒多大的作用。

技術動作就在那裏,ISU官網上還有標準課程,想學的話哪裏都能找到,可是知道了又不能確保學會。

每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基因、天賦都是不一樣的,技術動作的發力方式也不盡相同。

所以教練極為重要,要因材施教。

叢瀾的特殊案例,可以作為資料之一,但不能普及到其他運動員身上。

她的訓練課程也無法共享給其他的人。

要在什麼樣的程度下起跳、滑行幾秒、速度幾何、騰空時間多長、轉速多快……這些去翻翻論文,都能找到相關的研究數據報告,還都是從國際賽場上測得的。

每年都開的體育相關會議上,那數據資料都是跟組國家隊後得到的呢。

3A太難了,男單難,女單更難。

日本出了4S的宮澤慧,也沒出3A。

唯一一個向前的跳躍,不好掌握時機,起跳特殊,難度極高。

大鵝那裏連2A都跳不出來的女單也不在少數,為此,他們口口相傳,發明了一種前手的2A,靠手臂帶動全身。

但弊端在於,這樣的技術更難出3A了。手臂的力量能有多少?

全身加上那個沉沉的冰鞋,浮腿帶得好,高遠度和轉速才能到位。GgDown8

褚曉彤想跳3A,她太想了。

沒有女單不想跳,夢裏都想。

叢瀾分享不了經驗,就幹脆現場跳,帶著大家一起練,看其他人能不能從她的跳躍中得到什麼。

於謹也跟老黃一樣,有著記錄各種數據的習慣,他帶了相機,連叢瀾的訓練都會錄下來。

一天結束後,他會將今日的訓練數據歸攏總結,第二天告訴叢瀾,跟她講有哪裏不足、哪裏要保持。

有其他教練想看,於謹也在問過叢瀾後,大方地將資料給了他們。

褚曉彤正在從發育關裏走出來,跟叢瀾集訓的這段時間,她從技術上感受得並不多,但她從其餘方麵得到了許多。

心態崩就崩,自己就這樣了,不如接受自己。

褚曉彤:“教練,你別急,我沒事。”

丁教練狐疑,真沒事?

褚曉彤握拳給自己打氣:“比不過神仙就不比,瀾瀾可以扛起來花滑,我就不緊張了。”

丁教練:“……”

這話為什麼聽著有點別扭?

是我的錯覺嗎?

·

進入後台一拐角就是采訪區,比賽雖破,流程都有,隻不過記者媒體很少罷了。

叢瀾一出這樣的技術儲備,還有直接打破了國內各個記錄的成績,場後無聊等待的記者攝像們紛紛激動起來。

一個記者配一個攝像,來兩個單位便是四人。

叢瀾麵對著大家的恭喜,簡單道謝,笑得可愛。

“這樣的年紀就有這麼好的成績,有什麼感想嗎?”

“對未來有什麼期待嗎?”

“明年就可以參加國際賽了,可以說一下你的目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