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似乎已經成了目前比較流行的詞語之一,很多人都在談論理財,不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在他們的嘴中經常可以聽到一些熱門的詞語,比如:股票、基金、房子、車子、商鋪等等,這些都是他們常用的或常見的一種理財方式。然而,對於大多數的人們來說,雖然理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但是在進行理財之前還是應該學習一些必要的理財竅門和知識。
第1節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點
有些人從事理財是有意識的,有些人則是在無意識之中理財,無論是有沒有意識的理財,最終都要有一個結果去衡量,那就是你的方法是否使你財源不斷!
私人財產巧妙打理
對金錢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我們應該如何打理我們的金錢?了解最基本的理財觀點,建立最基本的理財體係,對我們每個人的財產打理都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對金錢的巧妙理解
如何理解金錢這個問題,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不過人的生活可以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麵,金錢在滿足了物質生活之後能否滿足精神上的需求,各人的說法不一:
金錢是一個必要的生活條件
金錢作為物質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是物質交易的一種有價證券。對人來說,也是一種享受,當物質生活已經滿足時,又追求精神生活。因此,金錢是很重要的一個生活條件,但它並不是萬能的鑰匙。
金錢有時會使人失去目標
金錢帶來的精神滿足是有限的。的確金錢可以帶來享受、快樂,但事事都有兩麵性,有些時候未必有了金錢就一定會快樂。有時很多有錢的人並不會感到幸福,這在窮人眼裏可能會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認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然而有時卻並不是這樣的,很多時候錢多了往往會喪失自己的生活目標,反而感覺到很盲目。
金錢需要平常心對待
而且,金錢也並不是絕對的,錢能買到一切,但有時買不到人的心,更買不到生命。因此,我們對錢應該保持一種平常心態,順其自然就行,過分的追求金錢並不一定是什麼好事情。
相關鏈接
在現代社會中,金錢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它早就滲透到了人們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麵。金錢可以衡量大部分具體事物的價值,也為人類的文明做出重大的貢獻,使人類從以物換物的營商手法進步到現代的社會中有股票、地產、金融等等的公開交易平台。
最基本理財觀的妙招解析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觀,不過這種消費觀念未必都是絕對正確的。正確的消費觀念取決於正確的理財觀念,理財觀念正確自然會理性消費了,正確的消費觀基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量力而行地消費
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來決定消費多少,做到收入和消費平衡。比如在北京,月入1500~2000元的人群可以做到豐衣足食,但是生活質量無法和月入4000元的人群比較,如果非要去追求後者的生活層次,那麼生活必然會變成一團糟。
注意消費的目的性
沒有目的性的消費似乎已經成為了新生代人群的消費特征,浪費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指沒有目的的消費。如果你的衣櫃裏有成千上萬的衣服,但是穿來穿去還是那幾件,我們就基本可以認定你在買衣服的時候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大多數衣服買回來穿過一兩次就丟在一邊。盲目的消費,隻能給你積攢需要放到儲藏室或者送去廢品收購站的東西。
盲目消費要不得
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消費潮流,就是買什麼總喜歡一窩蜂,你買我也買,什麼時髦買什麼,而這種消費是非常不理性的。同時,還有這樣的人群,就是今天看到同事用了CK新出的香水,跟風去買了。但是買回來又不喜歡,結果還是被塵封了。其實這個時候要記住,除非自己有能力承擔盲目消費造成的損失,否則不要隨波逐流去跟風。
要有消費的效益性觀念
比如,在外麵旅遊,如果時間寬裕,而又希望比較悠閑的旅行生活的話,可以坐輪船火車等便宜的交通工具,比坐飛機能省下一大筆錢。早上上班,如果不趕時間,可以坐公交車,完全沒必要打車。從這些角度看,消費完全可以具有效益性。
相關鏈接
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從這點上來說,每個人應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財認知,慢慢的形成自己的理財觀念。無論如何要想正確理財,還需要具備科學理財意識。
打理私人財產的絕妙理念
不管你代表的是你個人,還是整個家庭,打理好私人財產就要樹立正確的理財理念。比如:
任何投資都是一把雙刃劍
很多人喜歡運用投資項目來大錢生小錢,而這種理財方式必須理清自己的思維,必須明白,任何一種投資工具都是一柄雙刃劍,沒有最好,也沒有更好。
理財要遵循快樂的原則
無論采取什麼方式進行理財,都要遵循終身快樂理財原則:抓住今天的快樂,規避明天的風險,追逐未來生活的更加快樂。
理財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任何一個理財的方式和產品都是需要動的,而不能一成不變。這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主要是跟隨家庭的實際經濟情況及市場情況進行的。
比如,收入提高或減少,則即期消費水平將隨之提高或降低。又比如,年輕單身男女,一般情況下,他們的避險準備,除保留一定的緊急備用金外,再買一些保額的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保額的意外傷害醫療保險就行了。待到結婚生兒育女後,就得為子女教育投資了。人到中年,身體肌能開始逐步衰退,這時,醫療保障方麵的需求就凸現出來了。人到老年,醫療健康方麵的需求越來越大,但賺錢的能力越來越低,而保險公司的保險費越來越貴,甚至不予承保了。
再比如,年輕人身體健康、事業的再生能力強,且無牽無掛。因此,在私人資本的處置上,盡可大膽地往前走,做個進攻型投資者。等到中年時,一方麵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重;另一方麵,中年正是人生中事業和財富創造的收獲期。因此,對中年人而言,應做攻守兼備型投資者。而老年人,一方麵已進入賺錢的低穀期,另一方麵又已進入被動消費(日常生活消費、醫療保健消費)的高峰期。因此,在投資上,應做防守型投資者。不然,一生中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幾個養老錢、看病錢,丟到風險投資市場就不見蹤影了。
相關鏈接
單一地把餘錢存進銀行拿利息,而不進行任何其他投資活動,這種風險是不可變風險,或者說是固定風險。因為,適度的通貨膨脹是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添加劑,或者說是動力之一,這是已被曆史證明了的可靠經驗,也是世界各國和地區政府經常加以運用的財政貨幣政策,這不是以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私人理財應有三個體係
專家認為,在個人和家庭經濟生活中,應建立起三個體係:
建立起與資產、收入相匹配的日常生活消費體係。
既不當一粒醬豆子打湯吃兩餐的“土財主”,又不做超前消費的“月光族”,珍惜幸福生活每一天,過好幸福生活每一天。
建立起與個人和家庭生存階段、健康狀況、消費預期、職業特點等相匹配的避險體係。
這種理財體係可以使我們很好地做到未雨綢繆。
建立起與個人興趣愛好、市場駕馭能力等相匹配的風險投資體係。
這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風險投資市場的運行規律,在市場低點切入,高點了結,以追求私人資本效益的最大化。
相關鏈接
將家庭的收入合理地進行安排,將家庭節餘的錢合理地進行投資活動,這種風險是可變風險,或者說是可以控製的風險,是可以化險為夷的。問題的關鍵是,你有沒有正確地綜合運用避險工具和風險投資工具的能力,在私人理財中出奇製勝,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理財觀需從小抓起
現在很多父母都知道要教育孩子學會理財,其實對孩子理財觀念的培養應該從小抓起。寶寶在幼兒階段初步建立金錢概念後,進入2歲時,父母就可以開始給予孩子日常的零用錢,此時,父母一定要堅持以下兩大原則:其一是應根據需要給予金額,千萬不要給孩子太多零用錢。其二是定期給予零用錢,倘若一次給予孩子整個月的零用錢,他們會很快便花光,難以幫助孩子培養節製和自律用錢的理財習慣。
讓你的理念觀念巧妙升級
或許你不能滿足於財產的基本打理理念,你想將手中的錢進行合理運用,最好能實現“錢生錢”的理想。那麼,你該如何去做呢?這其中有什麼玄妙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