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昆蟲趣聞(2)(2 / 3)

舍恩寧認為,這種裝置小巧玲瓏,重量很輕,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如將它藏在蒼姆身上,可充當“微型生物間諜”;應用在蟑螂身上,可以讓它去尋找地震後埋在廢墟中的受害者。科學家正在一種灰甲蟲身上做實驗,由於這種昆蟲喜煙、火,所以有可能會被用於火災的報警。

現存最古老的昆蟲是蟑螂嗎

大約在3億年之前,昆蟲作為地球上最早的“飛行家”而升人空中。而會飛的爬行動物和鳥類1億多年之前,才出現於地球之上。

自然科學家是通過它們的翅膀來識別古代的許多昆蟲種類的。因為它們柔軟而多汁的身體,在風吹、雨打、日曬等自然環境下,是不太可能作為完整的化石而保存下來的。人類已發現的古代最早的昆蟲標本,是埋在琥珀裏和原始鬆樹的樹膠之中,其他一些昆蟲的印跡是遺留在頁岩和石灰石的聚積物中。在距今2.7億~3.5億年的石炭紀時期,地球上的昆蟲種類迅速增加。大家熟悉的蟑螂是當時地球上占優勢的一類飛行動物。科學家從化石的遺骸中鑒別出500多種蟑螂。它們雖然沒有現在生活於熱帶地區的一些巨型蟑螂那樣大的身體,但是大多數的個子還是很大的。這些古代蟑螂與今天我們所見到的蟑螂差別不大,都有翅膀,會撲動翅膀作短距離飛行,可以說是有翅膀昆蟲中最古老的成員。現在地球上生存的蟑螂種類有2000多種。

植物的克星為何是蝗蟲

“赤地千裏,寸草不留,餓殍載道”是在我國史書中提到的關於蝗蟲經過後的情形,它們的危害之大,實在令人毛骨悚然、觸目驚心。關於蝗蟲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9000多年前,在人類文明進人到農耕時代以後,蝗蟲就和人們結下了冤仇,它們不僅把莊稼吃光,對人類生活的其他方麵也造成了重大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蝗災”的記錄,那麼這麼大數量的蝗蟲從何而來呢?經過昆蟲學家的不斷努力研究,已初步解開了其中的一些秘密。蝗蟲產卵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光照充足、土質堅硬的地方。如我國的北方就比較集中。這也是為什麼久旱之後必有蝗災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陰濕的環境來抑製蝗蟲的繁衍。蝗蟲取食的植物含水量高會延遲蝗蟲生長和降低生殖力,多雨陰濕的環境會使蝗蟲減少,而且雨雪還能直接殺滅蝗蟲卵。另外,蛙類等天敵增加,也會增加蝗蟲的死亡率。科學家認為,在某一自然環境中偶然聚集的蝗蟲後代彼此觸碰,可能導致其改變習性,開始成群生活,其成員以同一方式大量增加,進而形成蝗災。如果能發現至U底是哪些化學信號剌激了蝗蟲的神經係統促使其行為發生改變,就可能研製出防止蝗蟲群聚的新型。

蝗蟲有一個令人不解的現象大規模的遷徙。即使在適合它們生存的地方,也會出現遷徙現象。這是為什麼呢?有些蝗蟲甚至不遠千裏,路線竟然長達3000多千米,有時還要跨越重洋。僅僅是因為要尋找食物似乎解釋不通。

又有人認為,它們是為維持身體熱量而追隨著太陽移動的。但有些蝗群的遷飛路線則是由南向北,從赤道一直飛到了北非;而且那麼大數量的蝗群在短時間內又會銷聲匿跡,它們是怎麼消失的呢?這又是一個待解之謎。

椿象的自衛武器

椿象有一個特殊的本領。當安全受到威脅時,便會迅速做出反應,在極短時間內,從尾部噴射出一股股青煙,隨著“嘛啪”之聲,散發出難聞的陣陣臭氣,令敵物遠避、退卻,而自己則從容逃命。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椿象在用自身化學武器進行防身自衛。它的化學武器來自其發達的臭腺。幼蟲期,臭腺開口位於腹部背板間,到了成蟲期,則位於後胸前側片上。臭氣的主要成分是對苯二酚和過氧化氫當這些成分在蟲體腔室內經過氧化酶的氧化後,就生成苯二酮氣體排出體外,這是一個極短的過程,

在緊急情況下,椿象的臭腺會像開炮似的連續發射,不僅打退敵物,保護自身安全,而且還是“集合”或“分散”的信號。椿象的這種“臭器”防衛功能,在昆蟲中堪稱高手。

昆蟲為何會鳴叫

我們每個人都有聲帶,一旦聲帶損壞,也就不能發出聲音了。可是,你聽到過昆蟲的鳴叫吧,令人奇怪的是,能夠發出各種不同聲音的昆蟲卻有一個共同點,目卩就是它們都沒有聲帶。那麼,昆蟲又是靠什麼來發聲的呢?

原來,昆蟲是靠身上特殊的發聲器發聲的,而且不同的昆蟲發聲部位和發聲器的組成及構造也不同。例如,雄蟋蟀的右前翅下表麵有一條有齒的橫脈,像一把小銼刀,叫做音銼,左前翅的上表麵有一列尖齒狀的摩擦緣。蟋蟀把右前翅疊在左前翅的上麵,靠升起或分開兩翅,引起音銼和摩擦緣的摩擦而發聲。雄蟬“知了、知了”的叫聲則是從腹部發出來的。它前腹的兩側各有一個圓而大的音蓋,音蓋下麵長著鼓皮似的氣囊和發音膜。當發音膜內壁肌肉收縮時,發出來的聲音引發腹部氣囊共鳴器的共鳴,也就發出激越的鳴叫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