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昆蟲科目(9)(1 / 2)

大草蛉為草蛉蟲的一種。成蟲體長約14毫米,翅展約35毫米。黃綠色,有黑斑紋。頭部觸角1對,細長,絲狀,除基部兩節與頭同樣為黃綠色外,其餘均為黃褐色。1年可繁殖3代,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卵有長絲柄,10多粒集在一處像一叢花蕊。幼蟲稱為大蚜獅,頭部有3塊大黑斑,體長達12毫米。捕食棉蚜、桃蚜、麥蚜等多種蚜蟲以及棉鈴蟲的卵和小幼蟲等。大草蛉是有益的昆蟲,已用於生物防治。

拱大草蛉是一類捕食性昆蟲,成蟲在7月上旬開始出現,捕食多種蚜蟲,是有益的昆蟲。分布於內蒙古巴彥淖爾盟(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

多斑草蛉是一種捕食性昆蟲,成、幼蟲在農田、草原、林地捕食多種蚜蟲及鱗翅目卵及低齡幼蟲等,還喜食介殼蟲、木虱、葉蟬、紅蜘蛛、蝶蛾類的幼蟲及卵等。成蟲在7~8月出現。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遼寧、陝西、甘肅;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也都有分布。

結草蛉的成、幼蟲在農田、林地、果園內捕食多種蚜蟲,是一種捕食性昆蟲。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

中華通草蛉

中華通草蛉是多種農林害蟲的重要捕食性天敵。該蟲是山東省重要的優勢天敵種之一,1年發生4代,世代交替明顯,以第4代成蟲兼性滯育越冬。喜糖蜜,偶見於燈下,分布於林間草地。幼蟲在林木上捕食蚜蟲、介殼蟲等。內蒙古各盟、市均有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有分布。

褐紋樹蟻蛉

褐紋樹蟻蛉體長20毫米,4翅均具褐色斑紋,成蟲有趨光性,常飛於屋內的燈下。幼蟲多在牆角縫隙等處捕食小蟲等。廣布我國,尤以南方常見。

追擊大蟻蛉

追擊大蟻蛉成蟲有趨光性,常於夜間燈下飛翔,捕食小蟲。幼蟲在砂土中做洞穴,捕食地老虎、金龜甲、螻蛄等小型昆蟲。棲息在沙塵地表下,但不築造“陷阱”,隻是靜伏在沙塵地表下隱藏,當感覺到有獵物經過時,迅速從沙中向前衝出追捕,捉到獵物後,立即將獵物拖人沙中吸食。分布於內蒙古、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虱是一種寄生在動物身上靠吸血維生的寄生蟲,人接觸動物多了,就有可能生虱子。虱子的成蟲和若蟲終生在寄主體上吸血。

頭虱

虱子是一種小昆蟲,

通過接觸可以飛落到其他人的頭皮上,成虱就在頭發根部產卵,兩周後孵化成虱子。虱子寄生在頭發上,靠叮咬頭皮,吸取人體的血液生長。當它叮咬頭皮時,人就會產生瘙癢的感覺。由於虱子使人瘙癢不安,而且傳染性很強,寄生於人的頭發中,人的頭發中寄生了虱子,就會得頭虱病。全國各地均有布。

體風

體虱是很小的寄生昆蟲,寄生於人體。雖然體虱與頭虱看起來幾乎一模一樣,但體虱很少在頭發裏滋生,相反,它們大部分時間是生活在被感染者的衣服裏,每天一次或多次爬到宿主皮膚上吸血。體虱可傳播斑瘮傷寒、回歸熱和鼠疫。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驢血虱

驢血虱也叫馬虱,寄生於馬、驢、騾等馬屬動物。體長2.5,3.5毫米,胸腹板長大於寬,胸腹板縫遠離腹板。分布於內蒙古、山東等地。

薊馬

薊馬是一種靠植物汁液維生的小型昆蟲,幼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則呈棕色或黑色。薊馬1年發生多代,它在植株的花器和葉上產卵。氣候適宜時,可在2周左右由卵發育為成蟲。本目昆蟲有許多種類常棲息在大薊、小薊等植物的花中,故名薊馬。個體小,行動敏捷,能飛善跳,多生活在植物花中取食花粉和花蜜,或以植物的嫩梢、葉片及果實為生,成為農作物、花卉及林果的一害。薊馬還可傳播病毒病。還有少數薊馬捕食蚜蟲、粉虱、介殼蟲、蟎類等,成為害蟲的天敵。

黃薊馬

黃薊馬別名菜田黃薊馬、棉薊馬、忍冬薊馬、瓜亮薊馬、節瓜亮薊馬。棲息於森林草原。為害輪葉婆婆納、野蘇籽、窄葉蘭、翻白蚊子草、篷子菜、火絨草、岩敗醬、繡線菊、石竹、水楊梅、迷果芹、蘿摩、沙蒿、檉柳等。成蟲和若蟲吸心葉、嫩芽、幼果汁液,使被害植株心葉不能張開,生長點萎縮而出現叢生的現象。幼果受害後,毛茸變黑,表皮為褐鏽色,幼果出現畸形,生長緩慢,嚴重時造成落果,對產量和質量影響極大。全國大部分地區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