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
蜉蝣簡稱蜉,意為“僅一天的生命”。蜉蝣是一種古老的昆蟲,早在古生代就存在了。蜉蝣是一類獨特而美麗的昆蟲。它的稚蟲生活在水中,經過1~3年的時間,幼蟲才能羽化後成為亞成蟲。亞成蟲再蛻皮一次就變為能交尾、產卵的成蟲(個別種類的亞成蟲也能交尾產卵)。亞成蟲和成蟲都能夠在空中飛行。成蟲體壁薄而有光澤,常見為白色和淡黃色。有翅一或兩對,飛行時振動頻率很小。腹末有長而分節的終尾絲2或3根,飛行時在空中隨風飄動。成蟲期蜉蝣不飲不食,腸內儲有空氣,身體比重較小,使得蜉蝣飛蜉蝣可以說是壽命最短的昆蟲了。蜉蝣從變為成蟲時起,活不到一天的時間,一般幾個小時就死了。蜉蝣羽化大多發生在春、秋兩季,種群的羽化時間往往比較集中,一般為春、夏之交的黃昏時分。因此有時在水麵上方會看到有大量的蜉蝣在飛舞。可惜,這些成蟲的生活期是那麼短。剛蛻皮的成蟲就進行交尾,完畢後雄蟲大都立即死去,雌蟲產卵後也就死亡了。大量蜉蝣幾乎同時死亡後跌落水麵。蜉蝣生命的短暫,以及那漂浮在水麵上的美麗蜉蝣,自古以來就引起了哲人的感歎和文人的無限傷懷。
行的姿態十分優雅美麗。
盾瘤胸葉甲
盾瘤胸葉甲別名楊潛葉甲、楊潛葉金花蟲,1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為害楊屬、柳屬植物,一般在葉的背麵取食葉肉,成蟲有假死性。在我國分布於內蒙古、遼寧、新疆等地,俄羅斯、瑞典、中歐、北美也有分布。
沙土甲(歐洲沙潛)
沙土甲分布於幹旱沙漠及草原地區,以成蟲在土中、石塊下越冬。成蟲及幼蟲喜潛伏生活,為害大田作物及棉花、甜菜及果樹。分布於內蒙古、甘、疆等。
類沙土甲(沙潛)
類沙土甲成蟲具雜食性,在田間為害玉米、穀子、高粱、小麥、棉花、麻、豆類、蔬菜及多種野生植物。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寧夏、山東、河南、台灣等地。
蛛甲
蛛甲是昆蟲綱,有翅亞綱,鞘翅目,長蠹總科,蛛甲科昆蟲的總稱。廣布於世界各地,共550多種,其中中國已記載6種。中國常見的與分布較廣的有裸蛛甲,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黃蛛甲和分布於東北與西北地區的日本蛛甲。
擬裸蛛甲
擬裸蛛甲1年發生2,3代,成蟲或幼蟲在糧食碎屑或地板、包裝物縫隙中越冬。為害儲糧和麵粉、幹魚、幹肉。國內大部分省、區、市均有分布。
裸甲
裸蛛甲以成蟲在糧食碎渣或包裝物的隙縫內越冬。成蟲行動遲緩,有假死性,每隻雌蟲可產卵數十粒。多者500餘粒。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為害儲糧,尤其是麵粉等粉狀物質。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日本蛛甲
日本蛛甲1年發生1~2代,多以幼蟲在縫隙內及糧粒之間越冬,但也有以成蟲越冬,越冬幼蟲於翌年春季化蛹、羽化。成蟲喜在食物表麵活動,有假死性,成蟲壽命約5個月,每雌蟲常產卵40粒,散產在粉屑中。幼蟲喜潛伏在食物碎屑下或麵粉近表層處連綴碎屑或糧粒成球形小繭,居內取食。從卵發育至成蟲100天左右。為害麵粉、穀物、糧油種子、幹果、皮毛、中草藥材和動物標本。全國各地均有布。
蜻蜓
蜻蜓的頭部有兩個大而突出的眼睛叫做複眼。每個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睛組成的。蜻蜓的複眼裏為什麼長這麼多小眼睛呢?原來每種昆蟲的複眼都是由許多小眼睛組成的,隻是數目不同。小眼睛越多,看東西越清楚。蜻蜓的視力很好,它在空中飛翔時就能看見食物,以閃電般的速度捕捉到蚊、蠅等小昆蟲,這種吃東西的方法叫做飛行捕食。
飛行的蜻蜓
蜻蜓有兩對翅膀,翅膀很薄,像一層葦膜似的。它的翅膀不但薄,而且透明柔軟,翅麵裏有許多翅脈,像骨架支持著翅膜。長5厘米,麵積約4.6平方厘米的翅重量僅0.005克。蜻蜓的翅雖然很薄可是特別結實,每秒鍾撲動30多次,每小時飛行50多千米而不損壞,真令人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