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零章 滴血(兩章合一)(1 / 3)

王太監告訴許懷義,福王是他的父親,懷安郡王是他的長兄,而他的長姐便是韃剌大妃金環公主柴婧!

這看似花團錦簇,高貴之極的身世,對於許懷義而言,不是榮耀,而是諷刺!

他的父親是福王,那又如何,他隱姓埋名,如同老鼠一樣躲在角落裏苟且偷生;

他的兄姐是郡王是公主,那又如何,他隻是一個被世人不齒的閹人!

許懷義大笑,笑出了眼淚,這世上竟有這般可笑這般荒唐的事,王太監找到他,告訴他這一切,是要讓他以自己的身世為榮嗎?

笑罷,許懷義恢複平靜,他又是宮裏那位溫和有禮的小內侍。

他問王太監:“我已是不全之人,無法傳宗接代,更無力為父王所用,幹爹就當沒有找到我,不要讓父王傷心。”

話雖如此,可是他知道,他那位所謂的父王是不會傷心的。

一個外室子而已,廢了就廢了,再生一個就是了,不想記入玉牒,那就像他一樣,找個府外的女人,一個不行,就多找幾個,直到生出令福王滿意的兒子為止。

王太監心下戚然,許懷義是他養大的,他對許懷義的感情,遠遠超過福王這位父親。

除了感情,王太監對許懷義心存愧疚。

他知道,一旦福王知曉許懷義已是廢人,即使許懷義躲進皇宮,也難逃一死。

沒錯,許懷義會死。

許懷義活著,就是隱患。

福王的兒子不但是個太監,而且還躲進宮裏。

太皇太後不會相信許懷義是陰差陽錯下進宮的,她隻會認為,福王有所圖謀,所以才不惜讓自己的兒子淨身為奴。

而事實上,福王的確有所圖謀。

他的圖謀在高宗駕崩,幼帝登基那一日便開始了。

如果當年登基的是二十多歲的裕王,而非幼帝,福王可能早就認命,從此安下心來,在平城做他的土皇帝。

可是登基的隻是一個小孩子,福王心動了,他也是太祖子孫,他和高宗是親兄弟。

王太監從小就跟在福王身邊,他了解福王,因此,他決定瞞下了許懷義的事。

但這畢竟是自己養大的孩子,王太監於心不忍。因此,許懷義回宮之後便發現,他在宮裏的日子順風順水,他知道王太監在利用自己的人脈幫他。

許懷義接受了這些幫助,他本就是精明能幹的人,他很快就在宮中展露頭角,並且得到了衛明的賞識。

許懷義漸漸有了一些權利,身邊也有了可用之人。

許懷義網絡了一批人,這些人當中,有宮裏放出去的老太監,也有退役後找不到生計的傷兵,除此以外,還有好勇鬥狠的混混。

那時他人在京城,卻讓人在平城置下了幾處宅子,將這些人安置在那裏。

這當中的許多年,他與王太監沒有聯係,直至有一天,他忽然收到一名老內侍帶進來的消息。

王太監約他在宮外見麵。

那時的許懷義,已經有很多借口,可以正大光明出宮。

他按照約定,找到了那家偏僻的小酒館,他見到了永違的王太監。

王太監告訴許懷義,他手下出了叛徒,他很可能命不久矣。王太監交給許懷義半枚印章,王太監告訴許懷義,在得知許懷義做了太監之後,他便給許懷義找了一名替身,並且告訴福王,說已經找回了失蹤的王懷,福王還曾派人南下,與那名替身見過一麵。

而這半枚印章,便是福王讓人交給那名替身的。

憑著印章上的花紋,王太監後來查過,這是金寶銀號的印章。

半枚印章當然不能支取銀子,所以還有半枚印章在福王手中。

王太監對許懷義說:“我豢養出兩頭狼,前有老何,後有金五,好在金五並不知道你的事,他也不知道那名替身的事,今日我來找你,除了把這半枚印章交於你,還要告訴你一個秘密。”

這個秘密便是那名替身的身世,王太監找到的這個替身,長相與高宗有四五分相像。

王太監是有私心的,在王懷失蹤之後,王太監多番查找,查到的結果便是王懷死於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