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顏雪懷和小滿又有一本新書問世,這本書與前麵的兩本不同,這是一本講航海的遊記。
皇帝和太子都看了這本書,也全都動了心思。
皇帝有些感慨,睿王妃是女子,而睿王妃的弟弟也還是個半大孩子,全都不是能夠委以重任的。
好在,這些煩心的事,可以交給太子。
顏雪懷可不管這些,陸四姑娘和鄔二公子正式訂親,鄔二公子已經二十了,婚事不能再拖,成親的日子訂在明年三月,比周萬千晚了幾個月。
陸錦行的親事依舊沒有著落,但煩心的事卻沒有斷過,他的人品相貌家世都是上上之選,京城裏看上他的不少,就連遂平郡主也動了芳心。㊣ωWW.メ伍2⓪メS.С○м҈
上次在莊王的喜宴上,遂平郡主一酒成名,京城的貴女們對她避如蛇蠍,生怕和她搭上關係也被太子妃厭憎,遂平郡主收不到各府的邀約,也徹底斷了進宮的心思,閑來無事,便在街上遛達,於是遇到了同樣獨自遛達的陸錦行。
看到陸錦行,遂平郡主驚為天人,韃剌女子敢愛敢恨,遂平郡主直接找到陸錦行,讓陸錦行做她的儀賓,前前後後纏了半個月,陸錦行不厭其擾。
恰好此時,平城傳來太皇太後崩逝的消息,太皇太後雖然已經出家為尼,但畢竟是仁宗生母,即使不能葬入皇陵,也要風光大葬。
陸錦行便趁機討了差事,去平城給太皇太後治喪去了。
遂平郡主聽到消息騎馬去追,到了外城便被攔下來,她是郡主,沒有聖旨不能出京。
遂平郡主一怒之下用馬鞭打傷了一名旗手衛,偏偏那名旗手衛還是勳貴子弟,一紙狀書告到聖前,最終,遂平郡主賠了一萬兩銀子,此事才算了結。
忠勇王在遂平郡主身邊留了耳目,遠在韃剌的忠勇王得知遂平郡主在京城所做之事,大為惱火,再次寫折子,請皇帝給遂平郡主賜婚,這一次降低了要求,隻要身家清白就行。
不久之後,皇帝將遂平郡主指婚給一名新科進士,那名進士的母親出名的凶悍蠻橫,娘家是開鏢局的,她自己也是一身武功,身邊的丫鬟婆子清一色也是會武功的,幾番交手,遂平郡主完敗,但她不氣餒,從此後便過上了與婆婆對抗到底的生活,把陸錦行徹底拋到了九霄雲外。
太皇太後的喪事,皇帝和眾皇子服喪二十七日,百姓禁止宴樂婚嫁百日,以示哀悼。
聽到消息的那日,小滿下學後沒有回府,他連唐隆也沒帶,隻是路過千味居時叫上了阿鶯,兩人買了香燭紙錢去了城外,找到一個十字路口,小滿衝著平城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
太皇太後是疼愛他的,隻是這份疼愛裏夾雜了太多的利益和算計,小滿對太皇太後也是有感情的。
那晚,小滿回來得很晚,因為太皇太後是出家人,她的喪事沒有按照國喪操辦,除了皇帝和皇子皇子妃以外,官員和百姓皆不用戴孝,因此國公府也隻是把紅燈籠換成了素色的燈籠。
李綺娘見到小滿,也隻是如往常一樣,讓他快去洗手吃飯,又叮囑他的小廝,不要讓少爺貪涼,夜裏睡覺也要蓋上薄被。
小滿知道,一定是父親幫他瞞住了母親,讓母親誤以為他隻是和同窗們一起去玩了。
小滿用了晚膳,消了食便回到書房,一如往常,但是他知道,從這一天開始,他與那座皇宮,徹徹底底沒有了關係。
他是李滿,定國公的養子,睿親王的小舅子,李老太爺的孫兒。
轉眼便是二十七天,顏雪懷終於脫下孝服,正想要鬆快鬆快,養精蓄銳的小鼓,卻要出來了。
顏雪懷是頭胎,折騰了一天一夜,直到次日早晨,小鼓才在千呼萬喚中出來,聽到性別,柴晏鬆了口氣,還好還好,這個小酒鬼不是女兒。
小酒鬼名不虛傳,抓周的時候,滿床的好東西全都不要,卻抓了一隻玉葫蘆不鬆手,那隻玉葫蘆上貼了張紅紙,上麵寫了個“酒”字。
小鼓的抓周禮剛過,皇帝便下了詔書,將皇位禪讓給太子,他做了太上皇。
太後已有多年沒有回過中原的娘家,太上皇陪著太後回去省親,三位王妃帶著孩子隨行。
小鼓是第一次坐船,興奮極了,小人兒邁著兩條小短腿在跑來跑去,嚇得乳娘和丫鬟們跟著他,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顏雪懷要把小鼓抱回船艙,小鼓擰著身子小腿亂蹬,被強行帶走,氣得嚎啕大哭。
顏雪懷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太後說:“小鼓真是太淘氣了。”
太後笑著說道:“這還淘氣,比睿王小時候乖多了。”
不過,幾天之後,小鼓的新鮮勁便過去了,哭著要找爹爹,顏雪懷沒辦法,隻能把酒葫蘆的蓋子打開,讓他聞味。
顏雪懷再次許偌,隻要他不哭,長大以後就讓他喝酒,這一招百試不爽,小鼓咽著口水,抽噎著點頭,他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
一葉小舟從大船旁邊駛過,大船上的侍衛,舉起長矛示意小舟讓避讓,小舟上的僧人抬起頭來,遙望著漸漸遠去的大船,深情淡淡。
“師傅,起風了,進艙吧。”擺船的舟子善意提醒。
僧人微笑:“你可知道你是誰?你爹是誰?”
舟子怔了怔:“怎麼不知道?俺當然知道,俺爹叫張大水,俺排行第三,就叫張三郎。”
見僧人笑而不語,舟子奇怪:“師傅難道不知道?”
大船已經遠去,僧人的目光依然望著遠方:“我曾經以為自己知道,後來才知自己不知道,不過已經不重要了。”
江風吹過,僧人抖了抖身上單薄的袍子,轉身進了船艙。
太上皇和太後在中原住了三個月,從中原回來的路上,太上皇還繞路去看了新建的官船廠,顏雪懷在官船廠見到了周大當家,原來這幾個月來,周大當家都在這裏,這座船廠是她的心血,也是太上皇和皇帝的希望。
隨著各大碼頭的開放,不斷有番國人來到大魏,禮部增設了新的部門,由歐陽讚掌管,專門負責番人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