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步兵
人們印象中,步兵衝鋒是頗為壯觀的場景。士兵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槍,在震天的喊殺聲中,排山倒海地衝向敵陣,令人血脈賁張。然而,參加過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時任誌願軍第27軍79師235團3連副指導員的鄒士勇老人,卻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沉默的步兵的故事。
\"衝擊的時候,千萬別喊!\"
\"殺!--\"
1950 年12月。朝鮮柳潭裏。寒夜中,喊殺聲攝人心魄。100多個端著步槍的士兵,向麵前的山頭衝擊。長長的老式步槍上著刺刀,在月光和雪光的輝映下格外刺眼。看得出,這是些訓練有素的士兵,衝擊迅捷,幾十秒鍾就躍進至半山坡。擎旗的戰士衝在最前,血色戰旗距山頂僅有咫尺。看到攻擊發展得如此順利,前沿指揮所的指揮員們長長舒了一口氣,多年的戰鬥經驗告訴他們,突擊部隊拿下這塊山頭陣地已無懸念
長津湖戰鬥
然而,就在士兵衝至距山頂二十幾步時,前方突然噴出十幾條火舌,霎時,自動槍爆豆般連發射擊聲一下子壓倒了喊殺聲。衝在最前麵的士兵,被咫尺之遙發射出的金屬彈流攔腰切斷。然而,後麵的士兵沒有人停下,他們好像對眼前的景象毫無畏懼。
對手的火力實在太強大了。這種巨大的火力優勢,將突擊部隊優良的戰術素質抵消了。士兵們在敵火前快速地推上一顆子彈,瞄準擊發,但往往來不及做出第二個動作就被撂倒了。有些人的槍栓也被凍住了,拉不開槍栓的士兵就端著刺刀向山頂猛衝,他們隻想刺刀見紅。然而猛烈火舌舔拭過的熱血生命,如木樁般直挺挺地滾落,滾落……
傷亡,不斷加劇。攻擊,繼續進攻!防禦工事裏,操縱機槍的一雙雙手開始顫抖了。工事前衝擊的身影,逐漸讓防禦者自動槍的射擊聲從持續不斷的連發,到急促的短點射,最終完全停止。老式步槍單發射擊的聲音,喊殺聲重新主導了戰場。不過,嘶啞的喊殺聲比進攻發起時微弱了許多,那是因為大部分人已撲到在突擊之路上。幾分鍾,也就幾分鍾,槍聲停了,喊殺聲也停了。死寂覆蓋了沙場。唯有一麵猩紅的戰旗,在山頭獵獵鼓風,皚皚雪野已凍結成片片斑駁的醬紫,和風長歌。
這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中國人民誌願軍攻擊朝鮮北部柳潭裏1282高地的真實情景。讓曆史銘記這支英勇的突擊隊吧--第27軍79師235團3連1排,突擊隊長--3連副連長鄭書之。
鄭副連長在突擊中身負重傷,腹部被機槍子彈貫穿。這個硬漢,一直堅守到3連副指導員鄒士勇趕來接替指揮。最後時刻,鄭副連長怒目圓睜,一字一頓地說:\"衝擊的時候,千萬別喊,悄悄地上!千萬別喊!\"言罷壯烈犧牲。
素未謀麵的交戰雙方
1282高地,共有4個這樣的山頭,一個比一個高。剛拿下第一個山頭,1排就幾乎打光了。攻擊1282高地是3連第一次與美國兵交手。第一批入朝的部隊,由於情況緊急,開拔倉促,對美軍的情況知之甚少。盡管部隊知道美軍火力強,很難打,但對這個從未謀麵的對手還是不摸底。有這樣一個故事,可以反映中國軍隊對美軍的陌生。初入朝時,誌願軍一個偵察分隊在夜間發現了一小股美軍。根據兵力對比,誌願軍偵察分隊占絕對優勢,並且美軍已經宿營,毫無防備。於是,偵察兵們決定將這小股美軍殲滅,順道捉個俘虜,摸摸情況。這些偵察兵都是經過國內戰爭考驗的老兵,打這種小仗實在不在話下。然而,行動還是出了岔子。一名偵察兵猛地拉開一個美軍的鴨絨睡袋,舉著匕首的手突然僵在了空中。幾秒鍾後,偵察兵驚叫一聲:\"有鬼!\"轉身就跑。原來,睡袋裏睡著一名美軍黑人士兵。可見,當時中國人民誌願軍對美軍的了解程度。
3連1排的這次衝鋒,就源自對敵情況的陌生。論戰鬥力,第27軍是誌願軍的王牌軍,3連又是經過加強的特殊連隊。抗美援朝前,3連所在營是準備解放台灣渡海作戰的灘頭營。所謂灘頭營,就是在渡海作戰的搶灘登陸階段使用的部隊。那時,解放軍沒有海軍陸戰隊,為了完成搶灘登陸,從陸軍精選了一批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加強兵力兵器組成灘頭營。3連全連232人,都是團裏的戰鬥骨幹,戰鬥經驗豐富,作風勇猛頑強。
人員雖精幹,但武器裝備是3連的弱項。關於攻擊1282高地時的火力配備,還有一個小插曲。最初,攻擊1282高地的主攻連是1連。上級考慮到美軍的火力遠比國內戰爭中的國民黨軍強,給1連加強了重機槍、迫擊炮等火力。攻擊發起的夜裏,1連因為地形不熟,摸到了兄弟部隊的1240高地。3連臨時受命,並未得到上級的火力加強。當時,3連的裝備和所有解放軍一樣,輕武器還是萬國牌,漢陽造、三八式、中正式,這些步槍盡管樣式各異,卻有一個共同特點:推上一發子彈,隻能擊發一次,再次射擊需要重新推上一發子彈。輕機槍每個排隻有一挺,每個連才裝備一挺重機槍。這樣的武器裝備,在解放戰爭中打國民黨軍已感力不從心,突然麵對火力凶悍的美軍,老式步槍根本無力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