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次講座,我都會與青年朋友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講他們的奮鬥故事、挫折經曆與關鍵時刻的果敢和膽識,講他們的堅韌不拔與熱愛學習,持之以恒與博大胸懷。

可有一次,我在自己母校——北京師範大學講座,講起了某位名人的奮鬥曆程。這時,有個女孩子舉起了小手,我至今都記得她穿了白色毛線衣,她站起來大聲說,“萌姐,講座時間隻有一個半小時,我們大家都對您個人經曆非常感興趣!您可否講講自己的經曆呢?”然後,她隨即扭身“是不是啊?同學們!”這時候,諾大的講堂充溢了“是——”,不同口音,不同音質,不同音調……

這個時候,我猛醒:同學們請我來講座,是想了解我的故事,他們都渴望成為與我一樣的人,或某方麵一致的人,他們都向往優秀與卓越,他們不甘平庸。或者他們覺得我取得的成績,是可以複製的。

於是,我就有了本書的文字,談談我這個人,談談我做的事。

我的讀者,當代的青年們,內心火熱、激情燃燒,可有時候顧慮太多,害怕自己失去這個,又怕得不到那個,這樣,大好時光和機會就白白流逝與浪費。

我認識很多優秀的青年,他們出身一般,但誌向高遠,堅毅不凡,曾因為把握住了第一個機會,於是學會了那種“抓住機會的能力”,接著又把握了下一次機會……長此以往,他們成為了“機會壟斷者”,而所謂的“普通青年”就隻能坐等命運的安排……

如果你看完這本《張萌分享青年領導力》,就會知道,這個社會不完全是所謂靠“關係”的,你這位青年小夥伴,應更重視自身的建設,應該相信自己對目標的勤奮努力與堅持不懈的自我完善。

我們需要永遠保持勇於探索未知世界的熱情和行動!這種努力的“功效”不會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點滴積累的結果,越早樹立這種意識越好!這也是為什麼我最早與出版社的老師商議書籍定位的時候,堅持要為還在中學的你,或者中學家長們留出一部分空間,因為我的努力與奮鬥,就始於中學時代!

在此,感謝我親愛的父母給予我生命,讓我能夠經曆這個世界的美好;

感謝我的親人們,因為有你們,在我最艱難、最脆弱的時候總有依靠;

感謝北京師範大學以及浙江大學的各位領導、老師、同事與同窗們,因為有你們,我成長的青春道路充滿陽光;

感謝開啟我全球視野的APEC、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等國際會議的主辦方、各國政治、商業、學術榜樣、同仁們,因為有你們,我立誌為解決“全球青年問題”而奮鬥;

感謝我的朋友們,在我成長的道路上給予的所有支持幫助,張萌自當銘記在心,尤其是在工作室最困難的時候,無償的支持與幫助;

感謝我的學生與追隨者們,因為有你們,我明確了方向,知道為誰與為什麼奮鬥;

感謝我成長過程中,幫助我、批評我以及反對我的人們,因為有你們,我才能學會感恩與反思;

最後,感謝為本書寄語推薦的政商學界領袖: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博士、諾貝爾獎獲得者Tim Hunt教授、Facebook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女士、法國駐華大使白林女士、BBC世界新聞台主播Nik Gowing先生、中國國務院參事湯敏博士、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負責政策事務副總幹事、青年失業問題全球議程理事會理事Jose Msnuel Salazar Xirinachs先生、哈佛大學商學院Diego Comin教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校長Indira V.Samarasekera女士、卡內基梅隆大學校長Subra Suresh教授、大阪大學校長平野俊夫教授、早稻田大學副校長內田勝一教授、《自然》雜誌主編Philip Campbell教授、《科學美國人》雜誌主編Dichristina博士、英國首相卡梅倫先生、英特爾(中國)董事戈峻先生、共識傳媒總裁周誌興、中國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教授、華爾街英語全球創始人Peccenini教授、長河實業董事長高鴻鵬先生等;參考文獻資料的所有著作者、參與整理建議所有人和工作室的同事們(恕不能一一提及);特別感謝本書的策劃編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馬佩林老師,編輯紀瀟、李菡、陳濤、周粟老師;感謝所有人,我們共同為讀者獻上這份禮物!

2013年深秋 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