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掃黃打非·淨網行動正在緊密進行中,閱文集團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提交資料。
請作者們寫作時務必警醒:不要出現違規違法內容,不要懷有僥幸心理。後果嚴重,請勿自誤。(已有外站作者,判刑三年半)又到了治療時間,肖勁穿過馬路準備乘著空閑,去超市買些日常消耗品,許良玉最近更加衰弱,一睜開眼就必須見到他,所以肖勁隻能在她做治療的時間才有謝時間。
買好東西的肖勁,走出超市,點了一支煙,在超市門口抽完,才提起腳邊的袋子,準備回醫院,正在這時,一個還有半罐塑料可樂瓶砸到他身邊的地上,然後一個尖銳的聲音在耳畔響起:“李慕白,你這個小氣鬼,我再也受不了你了,從此咱們一刀兩斷。”
“孟玲玲,你不要老是無理取鬧好不好?你明知道我不是那個意思。”
“你就是,就是,你永遠都是那麼自私,隻想著自己。”
“玲玲,有什麼你不能好好說麼?你這麼鬧有意思麼?看看你現在像什麼樣子?”
“嗬,真可笑,是我在鬧麼?是我想鬧麼?行了行了,李慕白我不影響你的形象了好吧!咱們分手吧!可以了吧?”
“玲玲,你……”
……
原來是兩個年輕戀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在吵架。
肖勁想了想,真準備上去勸兩句,突然看見小夥子猛地衝上去,一把將姑娘抱住,橫著抱了起來,嘴裏哼了一句:“臭婆娘,反了你了,你說分手就分手啊!我不同意。”
“來人啊,非禮了!”姑娘好像在喊,聲音卻已經沒什麼張力了。
“山大王搶媳婦嘍,生人勿近……”
小夥子一溜小跑,奔向遠處,姑娘由掙紮慢慢的變成摟抱著小夥子的脖子。
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平平淡淡的過了半生,肖勁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沒有和許良玉拌過嘴,就連在最困難,最難以抉擇,分歧最大的時候,兩個人居然是在紙上寫好理由,逐條分析,最後決定他們共同認可的方案,就像在學校討論一道題的解法一樣,就像與生俱來就在一起一樣,就像左手了解右手一樣,驚豔,驚喜,轟轟烈烈什麼的真的沒有,肖勁覺得自己的心髒在收縮,痙攣。他欠她的,好多好多。
最好不相伴,便可不相欠。
說不好,不,也許重新來過肖勁肯定不會選擇許良玉這個隻知道付出,卻從未矯情過的女子,作為陪伴自己一生的愛人;他要她比他過的好,他看著這個女子從畫卷中走出來,美麗不可方物,他覺得當初自己應該更謙遜,不需要掩飾自己的自卑,不需要堅持自己的執倔,不應該放縱自己的貪婪,許良玉,我最親愛的人,你也許不會這麼累,這麼辛苦,就連最後這幾步都走的這麼痛苦。當初離開你,也許我隻會是一時的痛苦,如今,你讓我怎麼辦?你說走,就要走,我怎麼辦?
最好不相誤,便可不相負。
秋雨,暗了天空,冷了心境,順著麵頰滑落,眼角生澀。
作為義工,金靈第一次參加活動就“闖禍”了。
原本這次活動室不需要她參加的,隻是金靈自己坐不住,朱紫心考慮了一下覺得隻是個宣傳活動,危險因素比較少,也就同意了,如果她更了解金靈一點,至少她應該給金靈打一百支“預防針”。
活動在廣場舉行,旨在宣傳誌願者,普及誌願者知識,解答關於誌願者的一些常識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公益,了解誌願者。本來對於大愛公益這個老牌誌願者團隊來說沒有什麼難度,可是金靈的加入卻把事情搞的有點複雜了。
金靈把手上的幾份傳單發完,踱回集合點,張虹,楠哥和本山正在谘詢台耐心回答路人提出的一些問題,她閑著沒事就坐在旁邊聽。
真是千奇百怪,居然還有人問怎麼收費?或者,還有人以為義工都是沒有工作的,要當場帶走,帶到自己飯店去,說他正好在招工,與其在這裏免費給人幹活,不如多少賺點,金靈也就嗬嗬了,真是無知者無畏啊!
金靈很奇怪桌子後麵這幾個人,一上午能忍住不笑,還是不卑不亢,耐心細致的一個一個的給他們解釋,她甚至有些惡趣味的想:原來裝這門藝術,也是有品級的。她還真不明白,對於這些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還要低三下四的的事,這些人為什麼還要趨之若鶩,兢兢業業呢?
正當她獨自腹誹的時候,一對中年男女走近谘詢台。
“您好,請問您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張虹問道。
“你好,我想問一下,我家裏有個老人,因為我和我愛人工作比較忙,能不能申請一下,請義工幫我照顧?”中年男子問道。
“哦,這是我們社區服務的一項,如果條件符合,是可以申請的。”
“是嘛!那太好了。”中年男子很高興的樣子,回頭看了看身邊的中年婦女,中年婦女臉上也堆滿笑容,急切的問:“這個不收費吧!”
張虹微笑著說:“誌願者是不收費的。”
兩人頓時開心起來。
張虹打開筆記本,說:“麻煩您說下具體情況吧!我這裏記錄一下,然後我們會到
社區了解核實情況,如果情況屬實,符合我們的幫扶條件,我們會安排合適的義工和您聯係的。”
一聽到要核實情況,中年男子和女子立即臉色大變,女子推了一下中年男子說:“二哥,你說吧。”
“小妹,你經常照顧媽,你說吧!”
……
金靈在旁邊一撇嘴,鼻子裏哼了一聲,“又是一出子不孝的鬧劇。”
張虹當然也聽出了其中的玄妙,但她並沒有表現出鄙夷或不耐的神情,隻是踩著話點說:“您們哪位說一下呢?”
“老人多大了?”
“72歲。”
……
“身體狀況怎麼樣?有什麼疾病麼?’
“那個,臥床不起,有糖尿病和高血壓。”
“幾個孩子?孩子們都幹什麼工作?在外地還是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