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葬歌
閱讀指導
《也許》是聞一多為女兒聞立瑛而作的葬歌。1922年聞立瑛出生的時候,聞一多尚在海外留學,他在給家人的信中表示:\"我將來的希望與快樂就在此女身上。\" 1926年,帶給他希望和快樂的女兒夭折,一個如花的生命就此消逝。麵對女兒小小的墳墓,傷心的聞一多多麼期待眼前的一切均是幻象,\"也許\"女兒隻是安靜地睡著了,\"也許\"睡醒後女兒還能活蹦亂跳地在他麵前撒嬌。父親當然知道女兒將不再回來,不會再在他的身邊撒嬌。\"也許\"一詞,是他絕望中的一絲期待,悲傷中的希望。正因為這樣痛苦複雜的心情,詩人將這首詩命名為\"也許\",同時又加上了一個副標題\"葬歌\"。
也許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許,也許你要睡一睡,
那麼叫夜鷹不要咳嗽,
蛙不要號,蝙蝠不要飛,
不許陽光撥你的眼簾,
不許清風刷上你的眉,
無論誰都不能驚醒你,
撐一傘鬆蔭庇護你睡。
也許你聽這蚯蚓翻泥,
聽這細草的根須吸水,
也許你聽這般的音樂,
比那咒罵的人聲更美;
那麼你先把眼皮閉緊,
我就讓你睡,我讓你睡,
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
我叫紙錢兒緩緩的飛。
聞一多在創作詩歌的時候,主張\"帶著鐐銬跳舞\",不讚成情緒的直接宣泄。麵對女兒的死亡,這首\"葬歌\"中毫無捶胸頓足、呼天搶地的哭泣和呼喊,反而用充滿愛的語言溫柔地和女兒對話。如果忽略這首詩創作的背景,忽略掉詩前的\"葬歌\",以及詩的最後一段,那麼,這首詩就像是一首搖籃曲。但是,詩人悲痛的情緒在平靜中達到了極點,他越是平靜,我們越能從詩中感受到蘊藏著的劇烈痛苦。
聞一多強調詩歌的格律,認為詩的格律和詩的內容情緒是聯係在一起的。這首詩中,反複地使用了\"也許\"、\"不許\",反複地使用\"你\"、\"我\",使得情感非常的真摯,語調舒緩,很好地表達了父親對女兒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