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
《死水》是聞一多最著名的詩歌作品之一,屬於詩人\"死水\"時期詩風轉變的重要代表。
這首詩後麵曾署有一個寫作時間:1925年4月。據今人考證,實際的寫作時間應該是1926年4月,即詩人回國之後。老詩人饒孟侃回憶說:\"《死水》一詩,即君偶見西單二龍坑南端一臭水溝有感而作......\"(《詩詞二題》,原載《詩刊》1979年第8期)也就是說,\"死水\"就是這一溝的臭水,其中填滿了\"破銅爛鐵\",殘羹冷炙在水中沉浮......但是,僅僅是這麼一溝臭水似乎還沒有理由激起詩人如此強烈的情緒波瀾,聞一多肯定因\"死水\"而引起了對其他事物的聯想。可以肯定地說,\"死水\"是具有文化意義、社會意義的,按照慣常的說法,也就是\"祖國\"。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麼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
詩歌題為\"死水\",但詩卻並沒有怎麼描寫\"死水\"本身的客觀形象,而是麵對\"死水\"引出的一係列想象,一係列泄憤式的詛咒。
全詩共分五節,前四節都在具體描寫詩人是如何\"調弄\"這溝死水的。經詩人的再三\"搗亂\",\"死水\"總算是鮮豔奪目、光彩照人了。詩人如此看重、如此計較,又如此地忍受不了這溝\"死水\"的刺激,實在是因為他太希望\"死水\"不\"死\"呀!他多麼希望看到自己曾經魂牽夢縈的祖國一如想象中的光華美麗。如果我們能夠理解現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期望是如此的強烈,又能夠理解這一期望與現實人生的深刻矛盾,那麼也就不難接受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普遍存在的這一\"詛咒心態\"。
《死水》一詩也是聞一多追求詩歌\"三美\"的典範之作,很有繪畫的色彩感。這首詩節奏感極強(音樂美),每個詩行的音組數目都相等,它們都由四個音組構成,其中一個有三個音節,其餘三個是兩個音節,如第一段: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長短不齊,變化沒有規律的自由詩就沒有這種特殊的音調和諧的效果了。《死水》五節,每一節均是四句,每一句又都是九個字,這樣也形成了詩歌的\"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即所謂的\"建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