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1 / 1)

閱讀指導

聞一多在美國時,時時刻刻都盼望著畢業回家的那一天。1925年回國之前,他給梁實秋寫信,訴說自己急待回國的心情,\"蟄居異域,何殊謫戍?能早回國,實為上策。\"\"此次回國並沒有什麼差事在那裏等著我們,隻是跟著一個夢走罷了。\"他要回國,他心中的夢指引著他回去,這個夢,是對祖國的思念,對中國文化、大好河山的思念。那時,詩人心中的祖國是理想而完美的,可是當他滿懷激情回國以後,他才發現,理想和現實的距離原來會如此巨大,現實的破敗取代了理想的完美,那個美麗的夢也變成了噩夢。

我來了,我喊一聲,迸著血淚,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我來了,因為我聽見你叫我;

鞭著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

我會見的是噩夢,那裏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麵的風,

我問,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著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

三年異域生活,所有的苦惱都在回國的這一刻化為雲煙。可是,巨大的熱情陡然化為滿腔的疑惑,詩人眼前的所見,耳中的所聞,和他心中所想像的如花的祖國怎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聞一多向來主張要在詩歌中節製情感,可是在這首詩中,采用了比較直白的抒情方式。他痛苦地大喊:\"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他發狂般地追問青天,逼問八方的風,\"拳頭擂著大地的赤胸\",他要問個究竟,他的可愛的祖國到哪裏去了,可卻\"總問不出消息\"。在詩的最後,詩人在問遍了青天、風、大地之後,終於發現\"嘔出一顆心來,--你在我心裏!\"

至此,\"發現\"有了更豐富的內涵。首先,詩人\"發現\"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他在海外苦苦地熬著,作為他精神支撐的華夏文明被戰亂所包圍,海棠葉已經千瘡百孔,恐怖得如同\"噩夢掛著懸崖\",這個發現令詩人絕望。其次,經過一番痛苦的掙紮和尋覓,詩人\"發現\"他所深愛的中華仍然在他的心中,他仍然執著地堅信他的理想。現實和理想同時存在於他的\"發現\"之中,兩者彼此對撞,緊張對立,誰都不讓步,誰也融合不了誰,整首詩在矛盾中形成了一種張力,愛國之情在衝突中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凝聚著一種厚重感和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