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啊,鄧尼茨的意見書的意思很明白,元首啊千萬別在英國還在抵抗的情況下進攻蘇聯,否則必敗無疑。反之,若德國不主動進攻蘇聯,斯大林也不會先發製人,這樣即便英國還在堅持抵抗,美國參戰,集中力量到西線的德國也可以不讓美英軍隊進入歐洲大陸,保住橫掃西歐的勝利果實。一個兵種司令居然直接上書反對其早已定下的進攻蘇聯這一“長期即定國策”,如何不令希特勒氣惱呢?他幾次看著看著氣得要撕掉意見書,但每次都欲撕又止接著看下去。鄧尼茨的這些“狂妄言論”被希特勒仔細研究了,在這內希特勒沒有離開他的書房半步。當希特勒終於打開書房的大門邁著輕鬆的步伐走出來時,他的心中已經做出了決定。這個決定不但改變了二戰的進程和結局,而且改變了二戰後的整個人類曆史。
1941年5月1日上午,在以氣勢恢宏和裝飾奢華而聞名的第三帝國總理府內,德國的核心決策層雲集一堂,以非常慎重的態度開會討論鄧尼茨的意見是否合理。“鄧尼茨的意見書你們都看過了吧,大家有什麼看法就暢所欲言吧。”
一等到希特勒發話,二號人物,大腹便便的戈林立即放炮攻擊:“這個鄧尼茨簡直是不知道高地厚,一個的海軍中將居然敢反對元首您的東進戰略方針。這個鄧尼茨應該立即撤職查辦,雷德爾也要追究他馭下無方之責。”
“對,這個鄧尼茨上書一是嘩眾取寵,二是背後有人指使。他的後台就是雷德爾,雷德爾指使鄧尼茨上書是因為是對在元首領導下海軍的地位排在陸軍和空軍之後的極度不滿,他這是跟元首您唱對台戲啊!”第三帝國的秘書長鮑曼立即補充道。
掌握德國黨衛隊的希姆萊雲:“白了是本位主義作祟,雷德爾和鄧尼茨無非是擔心進攻蘇聯會導致他們海軍受到的重視程度進一步降低。”
分管宣傳的戈培爾要溫和很多:“雷德爾在意見書上簽了字,是公開聯名上書,這就談不上背後指使。至於雷德爾和鄧尼茨的上書的動機如何,要私心和本位主義,多少是有一點。可要他們上書全是為私,沒有一點為公的成分,我看也不盡然吧。鄧尼茨的意見書我仔細看了幾遍了,論點清楚,論據充分,報效國家和民族的拳拳之心溢於言表。我認為他的意見書是有道理的,應該采納他的意見。”
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元帥道:“這個鄧尼茨啊,我還是有一定了解的。在戰爭爆發的前幾年,他領導的潛艇部隊就一直保持良好的戰備,隨時準備打仗。可以他是一個有著優秀能力和強烈責任心的職業軍人。雖然陸軍和海軍然存在著軍種利益之爭,但我還是要,如果我們當初采納了鄧尼茨的將資源適當向潛艇部隊傾斜的意見,也許啊現在英國已經因為海運被切斷向我們求和了。”
希特勒笑著對約德爾和哈爾德道:“你們二位,一個是統帥部作戰局局長,一個是陸軍參謀長。鄧尼茨在意見書上可是將你們主持製定的巴巴羅薩方案給批得體無完膚啊。你們有什麼要反駁他的嗎?”
“這,元首,到現在我才感覺到巴巴羅薩計劃製定得太輕率了,對蘇聯的軍隊、工業、動員能力嚴重估計不足,慚愧啊。”約德爾不敢正視希特勒的目光。哈爾德連忙附和約德爾,表示他也有同感,
希特勒道:“各位啊,老實剛看到鄧尼茨的意見書時我真的很生氣。可轉念一想啊,要是真的取消巴巴羅薩方案,他鄧尼茨這個潛艇部隊司令的任務隻會比現在重。他鄧尼茨這麼幹不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難道還是為私嗎?當然了,事關重大,需要慎重討論決策。這樣吧,6月14日召開個擴大會議,讓預定參加東進的集團軍以上軍官都參加,在會上集體討論做出最終決定。”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