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匕首和投槍(2 / 2)

1936年春夏之交,中共中央發布了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魯迅表示堅決擁護並“無條件地加入這戰線”。他還扶病寫信回擊托洛茨基派,公開讚揚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並莊嚴宣告:“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鬥者,我得引為同誌,是自以為光榮的。”在這一年裏,他抱病堅持戰鬥並寫下了一大批雜文,其中36篇收入在《且介亭雜文末編》中。

魯迅戰鬥一生,把雜文作為進行思想文化鬥爭的“韌戰”武器,創作發表了近千篇雜文,一篇篇雜文是刺向敵人的“匕首和投槍”。這是從社會現實直接反射而產生的匕首和投槍,是古往今來中國文壇上所未有過的偉觀。特別是後十年的雜文,以馬列主義思想為指導,憑借他敏銳迅捷的政治嗅覺和批判眼力,全麵、深刻而透徹地剖析各種社會問題,用“魂”鑄造出來,表現出了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和剛烈韌性的戰鬥精神。作為戰鬥的有力武器,魯迅的後期雜文無論在思想性或藝術性方麵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立了一塊永久的豐碑。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1940)一文中對魯迅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在‘五四’以後,中國產生了完全嶄新的文化生力軍,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所領導的共產主義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的宇宙觀和社會革命論……由於中國政治生力軍即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台,這個文化生力軍,就以新的裝束和新的武器,聯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軍,擺開了自己的陣勢,向著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文化展開了英勇的進攻……其聲勢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簡直是所向無敵的。其動員之廣大,超過中國任何曆史時代。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星。我們說“魯迅”,是說一種文化,一種精神,這種文化,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之魂。

§§俯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