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辭掉樞密副使的官職就離開臨安回了廬山陪伴母親的陵寢,戎馬生涯,最愧對的還是隨他顛簸一世的生母。雖然官家趙構給了他一個萬壽觀使的空官銜,但嶽飛對名利已經淡薄無求,他相信妻子和孩子們同他一樣的想法,隻求在這亂世裏保一份心靈的安逸。天地之大,他實在太飄渺了;造化弄人,又顯得他的力量是那麼微不足道。眼前逆轉時局的戰機就沒朝廷輕易放棄,再若卷土重來談何容易,既然不忍麵對,不如就遠離,於是嶽飛迷戀上東林寺的晨鍾暮鼓,寒鴉蒼雀。雖然竹杖芒鞋輕勝馬,但在偶爾間聽到雨打房簷銅鈴的蒼涼聲響,還回驚得去恍悟這是雨聲作祟,不是戰場上得馬蹄鈴聲雜遝。
嶽飛根本不知道他離開後臨安發生的一切,也不知道自己的愛子嶽雲和愛將張憲已經被誣陷入獄。
這天,殿前司統製楊沂中來拜望嶽飛。
老朋友許久不見,嶽飛見了楊沂中高興的迎出來說:“十哥,怎麼有時間來山野看望兄弟?”
楊沂中的麵色遲疑,目光閃爍不敢直視他,更沒了往日的灑脫落拓,欲言又止,似乎有無限心事。
嶽飛哪裏知道,就在九月裏的一天,秦檜丞相請楊沂中過府賞桂花。
楊沂中趁興而去,卻久久不見秦檜出來廳堂。
等了半個時辰,一名“直省官”來見楊沂中,說是丞相偶感小恙,不能見他,但有件差事非他楊沂中出馬不可。“直省官”的笑意陰冷,拿出一份《堂牒》交給楊沂中說:“嶽飛是楊大人的結拜兄弟,人人皆知。但是眼前官家在查嶽飛謀反一事,丞相一再位楊大人美言,說楊大人絕非嶽飛同黨。所有,丞相要楊大人親自去廬山,押解嶽飛到大理寺對質。”
嶽飛的事,楊沂中早有耳聞,甚至痛心。但他已經察覺,此事並非一兩個小人所誣陷,而真正的主張者是官家趙構。
早在嶽飛和韓世忠剛剛班師回朝的時候,就曾有人誣陷韓世忠造反,是嶽飛嘴快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韓世忠。韓世忠知道後找了官家趙構痛哭流涕,畢竟韓世忠當年救過官家趙構的名,一提起當年平定苗劉之變,救了官家,韓世忠是有功之臣。官家惻隱之心動了,韓世忠被開釋。當時楊沂中就警告過嶽飛,要謹言慎行,他的風頭太勁了,勁得讓百姓隻知道他嶽飛,都忽略了官家和朝廷。
如今,怕來的事總是來了。
“直省官”對楊沂中叮囑:“秦丞相說,隻要活嶽飛,不要死鵬舉。”
嶽飛楊沂中得表情已經看出些不祥的預感。
但嶽飛還是一臉坦然的笑意,報了小孫孫嶽申給楊沂中看,讓申兒叫:“十爺爺。”
楊沂中心中冒出股酸楚,尤其看到嶽飛看孫兒時那慈愛的目光,和笑罵的話語:“這娃娃,和雲兒長得一般模樣,真是活脫脫的小雲兒。但願別和他爹爹一樣調皮頑劣就好。”
當年抗金時,嶽飛和許多將領一起結拜兄弟,他最小,楊沂中排行老十,所以嶽飛如今還是一如往昔的親切稱呼楊沂中“十哥”。
“十哥,你是大忙人,那陣風吹了十哥來廬山看雲霧?”
“真若是想看雲霧,就要在京城裏看,飄渺不定,伸手難辨五指。”
楊沂中把《堂牒》交與嶽飛,緩了緩說:“為兄是奉命而來,五郎你莫為難兄長。隻是雲兒和張憲…… ”楊沂中停住話,嶽飛的目光已經凝視著他,似乎看出事情的嚴重,忙喊了奶娘來抱走孩子,吩咐不許人進來。
楊沂中緩緩說:“張憲、嶽雲已經下獄,是有人告發他們書信謀反。雖然沒有什麼大事,或許是誣告,但五郎你還是要到朝廷去對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