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
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章
“道”可以用言語來表達,但它並不是我們所說的一般的“道”,而“名”也不是普通的名。天地初開,萬物和諧生存,無名無形,這就是萬物的始端;有名有形,就是萬物的根源。無名和有名都來源於“道”,它們隻是“道”不同的兩個形態和境界而已。同樣一個真理,從有名、無名到有名再到無名的過程就是“道”的內涵,“道”是一種宇宙的內在規律。
從老子對“道”的種種構想中,我們完全可以體味到他對“道”的那種近乎虔誠的膜拜和敬畏的由來。老子對“道”的尊崇,完全源於對自然和自然規律的信仰。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種對宇宙人生獨到悟解和深刻的體察,這是源於他對自然界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和一種強烈的直覺。
給老板的啟示: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也離不開“道”。雖然成長過程中總會充滿矛盾和衝突,但其總體卻是與社會發展、環境變化等自然因素和諧統一的。
從管理角度來說,作為社會的一種組織類型,企業既有其經濟屬性,也要適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生活習慣等社會屬性。如果違背這種規律,企業的發展就會失去生存的環境。
在寧夏,造紙企業排入黃河的工業廢水占排放總量的79%。長時間偷排的幾千噸工業廢水造成了60萬公斤魚類被毒死,沿江群眾不得不擰緊家中的水龍頭,舉家提著小桶去尋找安全的水源。唯利是圖的企業造成了嚴重的後果,使人們生活狀態失調,國家嚴加徹查此事,那些唯利是圖的企業自食惡果,紛紛被強製整頓,甚至被查封。
當代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說:
“公司並不是經營者個人追求夢想的地方,公司應該在追求全體員工物質與精神幸福的同時,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貢獻。”
不否認“利”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但這個“利”卻是有條件的,太過的唯利是圖也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許多跨國公司把大量的製造工廠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種生產的轉移雖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但隨著環境的惡化和廣大勞動者權益受到損害等問題的出現,必然會影響跨國公司的發展和形象,而從長遠看來,這也會對全球可持
續發展構成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