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包青天(2 / 2)

小包拯這才恍然大悟,忙說道:“嫂娘您放心,兄弟我永遠記住您的囑托。”

包拯之所以後來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和幼年時嫂娘的家教那是分不開的,所以說,讓孩子從小就有是非觀念,知法,懂法,從小做普法教育那是很重要的。

不過,現在很多孩子,家長就不太懂得教育,一上學去,就會比家裏開什麼車,住多大的房子,老爹是多大的官,這都是家裏麵教育出現了偏差,試問這樣的孩子能有什麼是非觀念呢?

世界觀、價值觀都被歪曲了。最近還發生了這麼一件事!中國有個小朋友,出名了,而且是出大名了,準確的說,應該是丟人了,丟大人了!人都丟到埃及去了。

2013年5月24日,有個網友發微博稱,他在埃及盧克索神廟旅遊時,在浮雕上看到中文“丁錦昊到此一遊”,對這個3000多年前的文物受損,他十分羞愧,並向導遊道歉。這三字要是放外國遊客還不一定看得懂,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法老圖騰了。

但是,巧了,旅行團裏有中國遊客,這遊客挺有正義感和羞恥之心,就把這事給爆料了。

25日下午,南京一位中年男子打電話稱,他就是丁錦昊的老爹,要為“到此一遊”事件道歉。在約定的地點,記者見到了孩子的父母。

據丁錦昊的父母稱,孩子今年上初一,平時成績不錯,但性格內向。對於丁錦昊具體出遊埃及的時間、陪同人員等細節並不願過多透露。隻是稱是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發生的。當時那個旅行團人比較多,大家都各自欣賞風景,家人也沒注意到孩子在浮雕上刻畫了。後來聽孩子說了這事,當時就批評了他,孩子也認識到了錯誤。

“孩子犯錯誤,主要責任在大人,是我們監護不到位,平時教育得不好,我們和孩子向關注此事的人道歉,也向埃及方麵道歉。”孩子的父親稱,這事在網絡上傳開後,他們心裏很內疚,希望通過媒體為此事道歉。“從小帶他到外麵玩,常常看到類似的情況,但我們沒有想到告訴他,這種做法是不對的。”說到這,孩子的母親已泣不成聲。

這一家三口能總去國外旅遊,說明家庭條件差不了,但是這孩子的教育也要跟得上才行,人家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裏路,這走萬裏路是做到了,但我也覺得走萬裏路之前也給先給孩子普普法,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不能等真的釀成了大禍,再後悔,您說是不是?

最後,給大家說一下包拯的遺囑,“後世子孫要是做官的,如果有貪汙的,那就不許進祖墳,如果有違背我的意誌的就不是我的子孫。”您看,一個好的家教,才能出一個好血統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