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十七娘不卑不亢地回答說,隻要軍爺您說一聲不後悔,可別說您身後的這麼點銀車和人馬,就是再來幾百倍,幾千倍的銀車和人馬,我的瓶子照樣收。

武狀元氣得在馬上嗷嗷亂叫,恨不能親手一刀劈了萬十七娘,正在此時,萬十七娘那位病懨懨的丈夫再一次站了起來,二話不說就把桌上的瓶子抄在手裏,把瓶口對準了武狀元身後的銀車和兵勇。

緊跟著大喝一聲:裝!

果不其然!

一個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場景出現了——武狀元身後所有的銀車與兵勇,一個接一個、一輛接一輛地被裝進了寶瓶之中。

膽大的老百姓們湊上去一看,他們像是一支極為袖珍的隊伍,有說有笑地行進在最多隻能裝三五斤酒的寶瓶之中。

這時,萬十七娘夫婦攜手站到桌上,先給圍觀的群眾鞠躬致謝,說了幾句山不轉水轉,後會有期之類的江湖切口,然後兩人就相繼鑽進了寶瓶之中。

武狀元大怒!策馬上前,一刀劈碎了寶瓶,可是除了一地的玻璃渣子,其他什麼都沒有。

武狀元心有不甘,又一刀劈了小方桌,隻見每個桌角都彈出一支穿雲響箭,直上晴空。

三五秒之後,天空垂下四幅畫麵,其中就有“反清複明”“振興中華”的字樣。又過三五秒,畫麵消失,萬裏晴空,空無一物……

武狀元氣得口噴鮮血,狂刀亂舞,大吼三聲,當街而死。

第二年正月,有個外出打工,年關回鄉的小青年喝多了吹牛說,曾在廣州的碼頭見到過萬十七娘夫婦。

就是去年在城隍廟失蹤的那一對神仙俠侶。

那人說,當時的那對神仙俠侶站在碼頭,指揮著那些被寶瓶裝走的兵勇們,往下搬運官府的銀箱,裝滿了前來接應的十幾輛車。

那些正在幹活的兵勇們有說有笑,仿佛進過寶瓶後,他們就已脫胎換骨,不似清兵……

那一年,孫逸仙成立了著名的“興中會”,打出了“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的旗號,在南方招兵買馬,開明豪紳和海外華僑們踴躍捐資,加入起義……

故事講完後,崔大師又說,你知道嗎?其實那位萬十七娘,就是我師父的姑奶奶,還曾在賭桌上贏過傳說中的韋爵爺(香港銀行家韋寶珊)幾把,不過手法比韋爵爺高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