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杜明》的開篇,幾乎找不到任何恐怖小說的痕跡,它讀起來更像一部有點頹廢的情感小說,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在這座情感迷宮裏發現越來越多的恐怖元素,但它是朦朧的,隱隱約約的,你覺得肯定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卻又說不上來,這時,你隻能被杜明純淨的眼神和他與師姐之間苦澀的情感牽著走。然而到了杜明在解剖樓殺趙穎這一段,作者就像跟讀者開了個玩笑,一下子毫無預兆地把他們推入到最可怕的境地。尤其是處理趙穎屍體那一段,絕對是對讀者內心承受能力的巨大挑戰,因為它寫得太真實、太冷靜了,冷靜到讓人發紫。

讀完《醫生杜明》,我想每個人的感受都是複雜的。杜明和張倩都是迷惘的人,甚至是可憐的。尤其是張倩這個人物,如果做個比喻的話,我覺得《沉默的羔羊》中史達琳童年時所要竭力救助的那隻羔羊可以做她的象征。這個女人就像一個孩子,她努力尋找著世界上純淨的東西,但現實卻讓她一次又一次陷入更為肮髒的境地。這時候,杜明成為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甚至已經成了一種信仰。可是當她發現杜明為她殺了王連舉後,她心中的夢想徹底破滅了,於是她選擇了自殺。沒有人是幹淨的,小說的主題也由此得到了深化。而杜明,他跟張倩一樣,備受情感的煎熬,也為世間的肮髒感到極度不安,但他跟張倩不同,他不會像張倩那樣選擇自我毀滅,他要做的,竟是用更為肮髒的手段去消滅這些肮髒,於是,恐怖產生了。杜明的世界觀已經發生了變異,其實那段陽台對話,他跟師姐張倩的精神潔癖早已注定了他們各自的命運。

小汗的文字正如小說中的杜明那樣,在純靜的外表下含有一種攝人心魄的邪氣。《醫生杜明》始終貫穿著柔柔的敘事風格,小汗成功地把柔情和血腥這兩樣原本衝突的要素揉合起來,顯示出高超的敘事手法,從而讓《醫生杜明》具有獨特的風格魅力。

恐怖有多少種,恐怖小說就有多少種。每一種恐怖都會誕生精品。我們有理由相信,《醫生杜明》不僅是小汗的精品,也是心理恐怖小說的精品,更期待孫周導演的電影版《醫生杜明》,能夠打破目前國產恐怖片的低層次,創造出中國恐怖類型電影的經典之作。

青春是什麼?

青春?青春就是可以生活在幹淨的陽光下,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吧。

人沒有選擇生的權力,這是我們永恒的悲哀。無法自己選擇死的人是更大的悲哀,可是為什麼自己選擇死亡卻還要給別人留下悲哀。

生活是個暴君,隻有逆來順受才能快樂,我們都是不快樂的人啊。

世事無常,隻有自己開心才是最正確的。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評價對錯的永遠是別人,而承受結果的永遠隻會是自己。

杜明,

我已經不幹淨了,

你為什麼還喜歡我?

因為以前有個人告訴過我: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幹淨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