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畜禽類(1 / 3)

一、雞絲拌凍粉1.概述

山東的拌菜常用三合油拌製,所謂三合油就是由醬油、醋、芝麻油三種調料調和而成的味汁。主要食其清香爽口,鹹酸適宜;根據原料的不同性質及口味要求,在三合汁的基礎上添加蒜泥、芥末、薑汁、芝麻醬、白糖、精鹽、味精、香菜、蔥末、香椿等不同調料,因此山東拌菜的味感層次異常豐富多彩。

凍粉就是瓊脂。山東沿海盛產石花菜,瓊脂就是從石花菜中提煉出來的。每100g瓊脂約含碳水化合物734g,鈣474mg。瓊脂質地柔韌,色澤光亮,幹燥體輕,潔白無異味。

2.烹調方法

拌。

3.複合味型

鹹酸味。

4.成菜特點

紅、白、綠相襯,鹹酸略帶蒜香,雞絲細嫩,凍粉柔軟爽口。

5.烹飪原料

主料:水發凍粉120g、熟雞肉80g。

配料:熟火腿10g、嫩黃瓜20g。

調料:醬油38g、增鮮劑2g、醋15g、芝麻油8g、蒜泥10g。

6.烹製過程

(1)水發凍粉洗淨切成5cm長的段。熟雞肉、熟火腿切成長5cm、粗03cm見方的絲,嫩黃瓜洗淨切成與雞絲相應的絲待用。

(2)醬油、醋、增鮮劑、芝麻油、蒜泥放入調味碗中,攪勻成味汁。

(3)凍粉、雞絲拌勻放入盤內,撒上火腿絲、黃瓜絲,最後將對好的味汁澆在原料上即成。

7.思考題

(1)什麼叫三合汁?如何根據菜肴和調味品的具體情況來合理使用三合汁?

(2)凍粉的漲發對於成菜的質量至關重要,請簡述如何控製凍粉的漲發程度?以及漲發不透與漲發過頭對菜品的影響?

(3)芥末雞絲凍粉是山東常見的冷菜,試問如何調製芥末雞絲凍粉的味汁?

(4)凍粉在山東菜肴中,除了做涼菜以外,還有什麼烹飪用途?舉例說明。

(5)此菜的配料還可以作何種調整?

二、熗腰條

1.概述

豬腰在山東菜肴中是脆嫩的代名詞,是最能表現山東烹調方法的烹飪原料。用豬腰子做冷菜則體現了山東菜的另一個側麵。

2.烹調方法

熗。

3.複合味型

香麻味。

4.成菜特點

紅、綠、褐相映,豬腰脆嫩爽口,有濃鬱的花椒香味。

5.烹飪原料

主料:鮮豬腰300g。

配料:香菜15g、紅椒20g。

調料:精鹽2g、醬油10g、增鮮劑2g、薑絲5g、花椒10粒、料酒5g、芝麻油20g。

6.烹製過程

(1)豬腰子去掉皮膜,對剖兩半,片淨腰臊白筋。豬腰剞04cm寬的直刀,再與刀紋成90°的方向頂刀切成45cm長的夾刀條,腰子切好後放在清水中浸泡。香菜去葉洗淨,切成4cm長的段。紅椒洗淨,切成4cm長的段。

(2)勺中放清水燒微沸,將腰條入勺中加熱至剛熟,撈出放入冷開水中涼透。香菜、紅椒放入沸水中加熱至斷生,撈出放入冷開水中涼透。

(3)腰條、香菜、紅椒放入盛器中,撒上薑絲,把醬油、料酒、增鮮劑、精鹽對成味汁澆在腰條上。

(4)勺中放芝麻油加熱至油溫為140℃時,投入花椒粒,小火加熱至花椒成老黃色時,撈去花椒不要,將油澆入腰條上,用平盤蓋住,幾分鍾以後,拌勻裝盤即成。

7.思考題

(1)腰條為什麼要放入清水中浸泡?

(2)剞刀的深度對成菜的形態有何影響?

(3)豬腰子為什麼容易變質?

(4)豬腰子可否用來做醃臘製品?

三、(火靠)排骨

1.概述

(火靠)菜在山東,冷熱都有,製作方法基本相同,在口味上略有不同:熱菜口味一般要求是吃口鹹鮮,收口微帶甜酸;冷菜口味一般是吃口甜酸,收口微帶鹹鮮。

2.烹調方法

(火靠)。

3.複合味型

糖醋味。

4.成菜特點

色澤紅亮,吃口甜酸,收口微帶鹹鮮,排骨熟爛。

5.烹飪原料

主料:豬排骨400g。

配料:色拉油700g、高湯140g。

調料:精鹽2g、增鮮劑1g、白糖120g、料酒15g、醋40g、醬油8g、芝麻油20g、薑片18g、蔥段18g。

6.烹製過程

(1)豬排骨用清水洗淨,用刀剁成35cm長的段,加醬油拌勻醃製10min。

(2)勺內加色拉油加熱至180℃,投排骨於油勺中,待其色呈金黃時,撈出控淨油。

(3)勺置火上,加色拉油25g,加熱至140℃,白糖入勺加熱至糖液色呈金黃,放排骨略炒,放高湯、料酒、精鹽、醋,急火燒開,慢火加熱至湯汁濃稠,加增鮮劑、芝麻油攪勻,起鍋晾涼,裝盤即成。

7.思考題

(1)山東菜(火靠)墨魚與(火靠)排骨在調料和口味上有什麼不同?

(2)分析說明(火靠)排骨的風味特點是什麼?

(3)白糖用油炒而變成金黃色的化學機理是什麼?

四、熏小雞

1.概述

“熏”這種烹調方法是指將已熟的烹飪原料放入熏鍋內的熏屜上,以木粉、茶葉、柏枝、花生殼、糖等慢燃時發出的濃煙香味滲透到原料中去的一種烹調方法。山東熏法分敞爐熏和密封熏兩種:敞爐熏是指在普通火爐上撒上木粉、糖等,冒出濃煙,將原料放在鐵絲、笊籬等器具上的一種熏法。密封熏是指把糖和木粉等燃料,鋪在鐵鍋裏,上麵放一鐵絲網,將原料放在網上,加上鍋蓋,在微火上加熱的一種熏法。

2.烹調方法

熏。

3.複合味型

煙熏味。

4.成菜特點

色澤金黃,雞肉細嫩,鹹鮮味的基礎上有濃鬱的五香味和煙熏味。

5.烹飪原料

主料:小雛雞一隻750g。

配料:白糖150g。

調料:精鹽2g、料酒10g、醬油25g、香油20g、薑片15g、蔥段15g、花椒5g、八角5g、砂仁5g、桂皮5g、茴香5g、五香粉2g。

6.烹製過程

(1)小雛雞從其泄殖孔取出內髒,清水洗淨。

(2)小雞用精鹽、五香粉、料酒、醬油抹遍全身,放入盛器內,加薑片、蔥段、花椒、八角、桂皮、砂仁、茴香醃漬入味。上籠蒸粑軟。

(3)熏鍋內放糖,蒸好的小雞放入熏鍋的熏屜內,蓋上蓋微火加熱,待煙將小雞熏至呈金黃色時取出,抹上香油,涼後改刀,裝盤即成。

7.思考題

(1)影響小雛雞成菜的色澤有哪些因素?

(2)為什麼在煙熏時必須用微火?

(3)可否將生的烹飪原料直接進行熏製?

(4)煙熏菜肴對人的身體是否有害?為什麼?

五、生食羔羊肉

1.概述

山東人自古有生食的習俗,不管是植物原料還是動物原料,都常常成為山東人的盤中美餐。羔羊肉細嫩化渣,鮮美異常,配上山東人愛吃的三合汁和芥末,簡直妙不可言。

2.烹調方法

拌。

3.複合味型

芥末味。

4.成菜特點

味汁醬紅,羔羊肉鮮紅,細嫩化渣,鹹、酸、衝、辣。

5.烹飪原料

主料:羔羊裏脊肉150g。

配料:碎冰渣200g。

調料:大蒜末10g、醬油25g、醋15g、增鮮劑2g、芥末膏12g、芝麻油8g。

6.烹製過程

(1)羔羊肉洗淨後入冰箱速凍。結凍後取出在切肉機上切成薄片。

(2)碎冰渣放入盤內擺好,將切好的羔羊肉整齊地碼在冰渣上。

(3)醬油、醋、增鮮劑、大蒜末、芥末膏放入調味碗中,攪和均勻後,淋芝麻油,將對好的味汁與切好成盤的羔羊肉配合成菜。

7.思考題

(1)生食動物原料要注意哪幾點?

(2)生牛肉、生豬裏脊肉、生蝦肉、生魚肉、生龍蝦肉可以生食嗎?

(3)羔羊肉下麵墊上冰渣對原料及菜品有何影響?

(4)宰殺後的羔羊肉在運輸過程中已被汙染,試問這樣的羔羊肉還能否生吃?

六、水晶肘子

1.概述

水晶肘子是凍菜,凍菜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湯汁冷卻後必須凝固。凝固劑有兩種:一種是膠質,另一種是瓊脂。

2.烹調方法

凍。

3.複合味型

蒜泥味。

4.成菜特點

味汁醬褐,肘子皮白肉紅,光滑晶瑩,肘子酥爛,有濃鬱的蒜香味。

5.烹飪原料

主料:豬肘子700g。

配料:高湯2000g、豬肉皮240g。

調料:精鹽22g、料酒18g、醬油20g、醋10g、薑片15g、蔥段15g、增鮮劑3g、蒜末38g。

6.烹製過程

(1)肘子用清水洗幹淨,豬肉皮用清水洗淨。

(2)勺中放清水,將肘子和豬肉皮放入清水中,加熱至水沸騰,打去浮沫,撈出肘子和豬肉皮,用清水洗淨。豬肉皮刮盡豬毛和油汙。

(3)勺中放高湯、精鹽、薑片、蔥段、料酒,急火燒開,小火加熱至肘子、肉皮酥爛,倒入盛器,除去肉皮、薑片、蔥段,打去表麵的油膜,將增鮮劑投入盛器內攪勻,冷卻後扣入盤子內。改刀切成象眼塊裝盤。

(4)醬油、醋、蒜末放入調味碗中攪勻成味汁。與裝好盤的肘子凍配合成菜。

7.思考題

(1)什麼是凍?

(2)凍菜有什麼特點?

(3)皮凍和瓊脂凍有什麼不同?

(4)水晶肘子的火候如何掌握?

七、旋風肘子

1.概述

此菜是根據小說《水滸傳》塑造的綠林英雄好漢李逵的性格特征創作而成。

2.烹調方法

煨。

3.複合味型

甜鹹味。

4.成菜特點

色澤烏黑發亮,豬肘肉糯香粑爛,蔥香味濃鬱。

5.烹飪原料

主料:豬肘1個(約1200g)。

調料:精鹽2g、白糖40g、冰糖40g、醬油50g、醋20g、即墨老酒60g、蔥400g、拍碎薑塊40g、鮮湯1200g、蔥油20g。

6.烹製過程

(1)豬肘子放入鍋中煮熟,撈出去淨豬毛,從肘子的內側劃一刀去骨。

(2)蔥、薑塊放入沙鍋底部,肘子放在薑蔥之上,加醬油、醋、即墨老酒、白糖、冰糖、精鹽、鮮湯,旺火燒沸,去淨浮沫,將剩餘的蔥放在肘子上,蓋上沙鍋鍋蓋,轉小火加熱至肘子粑爛,取出放入盤中,再將沙鍋內的蔥薑去盡,大火收汁變濃,淋蔥油於汁中,最後將其澆在肘子上即成。

7.思考題

(1)《水滸傳》英雄李逵有哪些性格特征?

(2)即墨老酒在此菜的製作中起何作用?

(3)為什麼旋風肘子的色澤會烏黑發亮?

八、縐紗肉

1.概述

縐紗肉是濟南的傳統風味名菜,因其成菜後表皮有一層皺紋而得名。縐紗肉製作工藝複雜,它是多種烹調方法綜合運用的結果,如:烤、煮、炸、蒸等。

2.烹調方法

烤、煮、炸、蒸。

3.複合味型

鹹甜味。

4.成菜特點

黃褐、翠綠相襯,湯濃味鮮香,豬肉粑爛。

5.烹飪原料

主料:帶皮豬肘肉750g。

配料:色拉油1kg(約耗65g)、高湯100g、油菜心100g。

調料:薑片5g、薑末30g、蔥段10g、精鹽1g、增鮮劑2g、胡椒粉1g、白糖15g、糖色10g、料酒20g、醬油40g、八角2g。

6.烹製過程

(1)豬肘肉拔淨豬毛,用清水洗淨,用鐵筷子將豬肘肉叉起。

(2)爐內燒大火,將豬肘肉置於大火之上,直烤至肉皮呈焦黃色,取下豬肘肉,放入熱水中浸泡,待其表皮回軟,用刀刮淨黃皮表麵的汙垢,再用清水洗淨。

(3)勺中放清水、豬肘肉,中火加熱,煮至豬肘肉五成粑軟時撈出,趁勢抹上一層糖色,並用刀在肉皮表麵剞十字花刀(深為肉皮厚度的1/2)。

(4)勺中放色拉油,旺火加熱至油溫在180℃時,將豬肘肉放入油中炸至肉皮發紅時撈出。

(5)八角用刀拍碎放在蒸碗的底部,炸過的豬肘肉皮朝下放入蒸碗內。薑片、蔥段撒在豬肘肉上,高湯、料酒、醬油、胡椒粉、白糖調成味汁倒在豬肘肉上,入籠大火加熱至豬肘肉軟爛,取出揀去薑片、蔥段,蒸碗反扣入湯盤內。

(6)蒸豬肘肉的汁水潷入勺中,燒沸去淨浮沫,下薑末小火加熱出香味,再下增鮮劑1g於勺中攪勻,揭開蒸碗,去掉八角,將味汁澆在肘肉上。

(7)勺中放色拉油15g旺火加熱至油溫為180℃,投入油菜心加熱至斷生,下精鹽、增鮮劑1g,和勻起勺,油菜心擺放在豬肘肉的邊緣即成。

7.思考題

(1)豬肘肉在炸之前抹糖色起什麼作用?

(2)豬肘肉為什麼要用火烤,這對成菜的特點有什麼影響?

(3)豬肘皮起皺紋的因素有哪些?

(4)炒油菜心為何必須用大火?

九、豆豉肉

1.概述

豆豉是山東臨沂的特產,其蛋白質和脂肪含量豐富,含有大量的植物黑色素,既可以烏發,又可以對盜汗等症有治療作用。豆豉肉早在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了,因此說山東地區在一千四五百年以前,豆豉肉就廣為流傳了。現今成為山東博山地區新春佳節家家戶戶必備的傳統風味菜肴。

2.烹調方法

蒸。

3.複合味型

豆豉味。

4.成菜特點

色呈醬紅,味鹹甜,質軟爛,豆豉香濃鬱。

5.烹飪原料

主料:帶皮五花肉500g。

配料:高湯50g。

調料:薑片10g、蔥段20g、豆豉30g、精鹽2g、增鮮劑1g、料酒10g、醬油20g、白糖10g。

6.烹製過程

(1)豬肉去淨毛,用清水洗淨。

(2)勺中放清水、豬肉,中火加熱至六成熟時撈出,切成長4cm、寬1cm的片。

(3)肉片放入蒸碗內,加豆豉、薑片、蔥段、料酒、醬油、白糖、精鹽、高湯,入蒸籠大火加熱30min,取出去掉薑片、蔥段,加入增鮮劑和勻,涼透碼入盤內即成。

7.思考題

(1)簡述臨沂豆豉的風味特色。

(2)豆豉雞、豆豉魚、豆豉鴨如何製作?

十、煎雛肉

1.概述

煎雛肉是煙台地區的傳統風味菜。雛肉者,裏脊肉也。

2.烹製方法

溜。

3.複合味型

鹹甜味。

4.成菜特點

紅、白、綠相襯,鹹鮮回甜,脆爽細嫩,花椒香濃鬱。

5.烹飪原料

主料:豬裏脊肉200g。

配料:胡蘿卜10g、嫩豌豆10g、玉蘭片10g、雞蛋清20g、濕澱粉25g、色拉油500g(約耗50g)、高湯120g。

調料:薑5g、蔥5g、精鹽3g、增鮮劑2g、白糖15g、料酒8g、醬油8g、花椒油4g。

6.烹製過程

(1)豬裏脊肉用清水洗淨,切成03cm厚的大片,剞015cm深的十字花刀,改成象眼塊。胡蘿卜、玉蘭片切與裏脊相應的象眼片。薑切象眼片,蔥切象眼蔥。

(2)裏脊肉塊放入盛器中,加精鹽2g、料酒4g、雞蛋清、濕澱粉10g拌勻,醃製入味。

(3)勺內放色拉油,中火加熱至油溫為140℃時,肉片入勺滑熟,撈出控淨油。

(4)勺置火上,加色拉油25g,中火加熱至160℃時,下薑、蔥、胡蘿卜、玉蘭片、嫩豌豆爆鍋,出香味後放高湯、料酒4g、醬油、白糖、增鮮劑、精鹽1g燒開,用濕澱粉勾芡,澱粉糊化,倒入肉片,和勻淋花椒油成菜。

7.思考題

(1)山東肉片上漿與四川肉片上漿有什麼不同?

(2)為什麼叫煎雛肉,而不叫溜雛肉?

十一、脆炸網油卷

1.概述

脆炸網油卷是膠東傳統風味菜。

2.烹調方法

炸。

3.複合味型

鹹鮮味。

4.成菜特點

色澤金黃,外酥裏嫩,芝麻香濃鬱。

5.烹飪原料

主料:對蝦肉80g、豬裏脊肉80g、雞脯肉80g、豬網油220g。

配料:雞蛋液100g、芝麻35g、冬筍30g、口蘑20g、麵粉30g、色拉油750g(約耗45g)。

調料:薑末4g、蔥末4g、精鹽1g、增鮮劑1g、胡椒粉05g、料酒15g、醬油30g、芝麻油15g。

6.烹製過程

(1)對蝦肉、豬裏脊肉、雞脯肉、豬網油、口蘑、冬筍分別用清水洗淨。

(2)對蝦肉切成06cm厚的片,豬裏脊肉、雞脯肉、冬筍分別切成長3cm、寬25cm、厚03cm的片。豬網油改成10cm見方的片。

(3)對蝦肉、雞脯肉、豬裏脊肉、冬筍、口蘑放入盛器內,加醬油、增鮮劑、薑末、蔥末、料酒、芝麻油、胡椒粉拌勻成餡。

(4)雞蛋液放入盛器內調散,加麵粉、精鹽1g和勻,成雞蛋糊。

(5)網油鋪開,抹一層雞蛋糊,放上製好的餡料,卷成直徑為2cm、長4cm的卷,擺入盤內上籠蒸4min取出。

(6)勺中放色拉油加熱至140℃時,網油卷粘滿雞蛋糊,再粘上芝麻,逐個入油中炸成金黃色,撈出控油,裝盤即成。

7.思考題

(1)四川調糊與山東調糊所用的原料有什麼不同?所用原料對成菜的口感有什麼影響?

(2)網油卷卷好後入籠蒸製的目的是什麼?

(3)網油換成豆腐皮、雞蛋皮、紫菜等原料,是否可行?

(4)為什麼必須要先粘雞蛋糊,再粘芝麻?

十二、湯爆雙脆

1.概述

在山東,不論是油爆、湯爆、醬爆、鹽爆,或者是火爆,隻要是爆菜,那麼它們始終與嫩脆的質感就不可分。嫩脆是山東菜肴永恒不變的主題。

爆雙脆是在爆肚頭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清代中期它的足跡遍布北京、東北地區及江蘇等地,成為全國聞名的山東菜。湯爆雙脆也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產生了,它是山東濟南的傳統風味名菜。

2.烹調方法

汆。

3.複合味型

鹹鮮味。

4.成菜特點

湯色淺黃,清澈見底,嫩脆爽口,有濃鬱的香菜味。

5.烹飪原料

主料:豬肚頭100g、雞胗100g。

配料:清湯800g、食堿2g。

調料:精鹽2g、增鮮劑2g、胡椒粉05g、香菜末3g、蔥椒料酒25g、醬油10g。

6.烹製過程

(1)豬肚頭用清水洗淨,撕去筋纏。雞胗洗淨,去淨邊筋。

(2)豬肚頭先剞雙十字斜刀,翻麵再剞直刀,呈漁網狀,改成25cm見方的塊。雞胗剞斜十字花刀。

(3)食堿與水和勻,將豬肚頭放入醃製10min,用清水反複清洗,直至洗淨食堿為止。

(4)湯鍋放清水,加熱至水溫在90℃時,先將雞胗投入鍋中,隨即把豬肚頭也投入鍋中,待其剛熟即撈出放入湯碗內,加10g蔥椒料酒拌勻醃製,並同時撒入香菜末和胡椒粉。

(5)湯鍋內放清湯、蔥椒料酒、精鹽、醬油、增鮮劑,加熱至沸騰,打去浮沫,將清湯舀入湯碗中,食用時,將雙脆倒入湯中即成。

7.思考題

(1)山東菜製湯曆史悠久,請簡述山東製湯,有書可考的距今至少有多長時間?

(2)山東清湯的風味特色是什麼?

(3)海螺、海腸、豬腰等是否也可以采用湯爆之法?

(4)如果要讓雞胗翻花的效果較好,那麼在雞胗的處理上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

(5)蔥椒料酒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