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大刀闊斧,改革舊的管理製度(1 / 3)

一份權威資料在評價盧作孚積極革新企業管理時說:“自民生公司創建之始,就十分重視吸取西方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的先進經驗,對當時長江航業中舊的經營管理方式進行改革,並在不斷地除舊布新中,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大體同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相適應的先進管理製。”

1927年1月,民生號輪船從重慶碼頭出發——首航涪陵。盧作孚和民生公司的全體股東整整齊齊排列在碼頭上,目送民生輪遠去。為開辟這條新航線而舉行的歡送儀式格外隆重,代表地方勢力、時任民生公司董事長的鄭東琴和代表政界勢力、川府政學係的何北衡、陳學池等各界名流均參加了這一盛況空前的開航慶典。

民生公司的股東們第一次在姍姍來臨的晨光中親眼望見滿載旅客的民生輪迎著旭日順流而下,每個人的心情都異常興奮,對這項投資事業充滿了信心。有的股東甚至為自己曾經認股時的遲疑不決而產生幾分懊悔。

“民生號”正式涉路川江,而非川江的支流——嘉陵江,這意味著民生公司的航運業在背水一戰的情況下,走出了陰影,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股東們心裏很清楚,川江是長江的一部分,是長江的上遊。它下起湖北宜昌,上至四川宜賓,全長1050公裏——這段極有誘惑力的航程,將會帶來巨大的利益。

當“民生號”消失在煙波浩渺的江麵,股東們才戀戀不舍地三三兩兩來到民生公司重慶辦事處,參加第2次股東大會。股東們懷著激動而又好奇的心情將目光集中到主持人座席上——身穿一套粗布中山服、剃著光頭、精力充沛的盧作孚頷首微笑。他的身邊是溫文爾雅、舉止莊重的董事長鄭東琴先生。在這次民生公司股東大會的會議記錄上有這樣的文字記載:分發1926年8~12月的紅息。

股東們驚喜交加。川江航業上的中國公司無一不虧本,婦孺皆知;獨民生公司“獲利頗豐”,實屬奇跡。

盧作孚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說,他的背景是民生公司的巨幅宣傳畫。他說:“我們決不能打小算盤,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視長遠的、更大的利益!”股東們報以潮水般的掌聲。

任過知縣的鄭東琴知書達理,有進亡之才學,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遣詞用句極其講究:

“諸位股東,古人雲,創業維艱,斯言不虛。敝公司承蒙諸公大力鼎助,始渡難關。電水廠(原發電廠)收獲頗豐,民生輪風駛於川江,各方民眾,惟民生船頭是瞻。此時惟需克製者,乃嘉陵江,水枯石器,頓使舟不能揚帆,客貨不能暢達。總經理盧作孚君,為此晝夜苦思,認為不造新船,不造吃水淺的船,難克此勁敵。造船者,惟需資金耳。本董事會議決,將公司股額由5萬元增為10萬元。難關已過,以求發展,萬事俱備,隻待東風徐來。還望諸公慷慨解囊,踴躍認股,東琴在此拜托了。”

效益加名望,股東們紛紛將各自所認股額報出。一統計,原計劃增股5萬元,結果多認2.3萬元,超出原定股額46%。

盧作孚大喜過望。他一麵派人去上海訂造吃水更淺的新船,一麵準備籌建一座修船廠。

在籌備擴大發展的同時,盧作孚在公司的管理問題上也開始大動腦筋。

首先,他為民生公司的發展設計了“三個運動”。

一是“整個的生產運動”。即“將同類的生產事業統一為一個,或全部的聯合。”這是盧作孚企業集團思想的萌芽期。從1927年開始,他計劃“化零為整,統一川江航業”,進而謀求“連帶的生產事業為一個或全部的聯合”,即建立一個包括與航業相關的行業(如修造船業,為供船舶燃料的采礦業),並逐漸旁及其他事業的龐大聯合企業。發展之後,在航業之外,以航業為中心開始廣泛投資。

二是“集團生活運動”。即“企業的工作、生產、消費、生活等都是集團性的。在這個集團裏,應當拋棄個人理想,造成集團的理想,應該拋棄個人的希望,集中希望於集團,進而聯合若幹事業組成更大的聯合集團。”

三是“幫助社會的運動”。即“盡民生公司現代所取得的機會和力量,去幫助社會尋求現代文明的方法,走入現代文明生活當中去或竟超越他們的前麵去。”

盧作孚深知,若想實現自己的這些理想,必須在民生公司的經營過程中,不斷探索,進行一係列的創新和實驗,形成民生公司管理上的獨特風格。

盧作孚認為:必須在民生公司強調物質建設和社會組織上的現代化。現代的物質建設,就必須有現代化的技術和管理,把握了技術和管理這兩個武器,才可以推動事業跑到時代的前麵去。10年後,盧作孚的這種夢想——一個大型企業管理體製便告形成:第一,有了一個大體適應近代大型航業經營的管理機構,完成了企業經營的組織建設;第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製度,形成了企業內部井井有條的工作秩序。

他在民生公司未來發展設想中寫道:“組成在總經理集權領導下,由分工不同、層次不同的部門集成的總公司,歸口統一籌劃、指導、管理、監督整個企業的人事、財務、行政、技術、經營各項活動。總公司下設分公司、辦事處、代辦處以及各個附屬企業和單船等相對獨立的基層單位,構成一個左右、上下之間,互相協調,分工合作的有機整體。

“在總公司內部,除各職能業務部門外,專設諸如人事委員會、設計室、稽核室之類機構,用此指導、監督、製約各職能部門,避免漏誤和濫用職權。嚴密的係統方能保證企業領導的意圖得以迅速、準確地貫徹實現。公司建立一套規章製度,用以規範每個部門、每個職工的工作,使每一工種、每一崗位、每一作業過程,都有章可循。

“采行會議製度,在思想上可以互相影響,情況上可以互相明了,免除隔閡;辦法上可以密切領會,聯絡一致,可為全部計劃及管理集思廣益……是促進事業惟一方法。”

一連幾天,盧作孚一直蜷縮在這座寒冷而又寂寥的破舊廟宇裏,忍受著饑寒。他無法與家人分享過年的喜悅,在黃昏與黃昏之間思索、奮筆疾書。現在,一切僅僅是個開始,他的腦子裏出現了一座房子的模型,這個巨大的模型正支在他的頭頂。他忽然想起曾國藩和李鴻章,其功過若單就中國近代工業發展來說,功遠大於過!

他再次因過於激動而難以入眠。盡管睡眠在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睡眠於他,無異於穿衣可多可少。幾天來,他或趴在桌上小憩一會,或是閉目養神少許,直到又一個黃昏的到來。

黃昏悄無聲地再度降臨,他複又提筆,沉入那巨大的金色夢想之中。

隨之而來的是技術建設和技術管理。眼下創辦一個機器廠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為適應近期提高船舶營運率及遠期加強技術建設的需要。其後是創造條件,把技術研究和技術管理引向深入。總公司設駕駛研究委員會、船舶機器研究委員會,對宜昌和上迄嘉敘的航道進行詳細考察,寫出報告,繪製河床圖,編寫出《長江上遊宜渝段航行指南》和《駕駛須知》等技術性文件。還要寫一份《川江船舶安全問題研究報告》,計算並繪製出各船安全裝載圖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