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真父慈子孝(1 / 2)

張九齡的到來,對於李瑛政權來說絕對是一針強心劑。

因為公卿們被扣在長安,李瑛身邊的支持者隻有裴寬一個朝廷重臣,這也讓靈州朝廷缺少了一些信服力。

而曾經擔任過宰相的張九齡千裏來投,無疑會讓靈州朝廷的成色大增。

“張相,朕終於等到你了!”

李瑛甚至忘了披上大氅,隻是穿著略顯單薄的龍袍,就匆匆來到行宮門前迎接張九齡。

“臣張九齡拜見聖人!”

張九齡年已六十五歲,胡須都已經花白,但精神依舊矍鑠。

從荊州到蕭關千裏迢迢,他一路櫛風沐雪,看起來一身風霜,見到身穿龍袍的李瑛急忙深深作揖。

“張相快快請起!”

李瑛急忙上前攙扶起張九齡,這才發現他身後的隨從裏還有一個老熟人。

“孟浩然先生?”

李瑛一眼就認出了夾雜在二十多名隨從裏的孟浩然,看起來還是一副鬱鬱不得誌的表情。

“陛下竟然還認得庶民?”

孟浩然喜出望外,急忙作揖行禮:“在長安的時候承蒙太子關照,分別不足兩載,太子卻已經成為了大唐天子,而庶民依舊是白衣之身!”

“哈哈……當初你離開長安的時候,還是朕舉薦你去荊州投奔張相的呢!”

李瑛拍了拍孟浩然的肩膀,“朕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就封你一個太史令,為我們大唐撰寫史書。你做事嚴謹、踏實務實,最適合這個職位。”

太史令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官居正五品,算是靠筆杆子混飯的一個職位,確實非常適合孟浩然。

張九齡笑著道:“浩然,還不快跪謝陛下的冊封!”

孟浩然急忙跪地叩首:“多謝陛下器重,臣雖死不能相報也!”

李瑛命諸葛恭去準備酒宴,並派人把裴寬、顏杲卿、王忠嗣等人召來,共同為張九齡接風洗塵。

“聽說太上皇也在靈州,臣想去拜謁一番。”

進入行宮喝了半個時辰的茶,張九齡提出了去探視李隆基的請求。

李瑛當即爽快答應,並命顏杲卿與裴寬作陪。

李隆基的行在距離李瑛的行宮不過三四裏路,馬車粼粼,不消片刻功夫便到。

李隆基此刻正在屋內用炭爐炙烤栗子,欣賞楊玉環跳舞,仿佛一個無所事事的老翁。

敲門聲響起,楊玉環親自去開門,望著陌生的麵孔問道:“敢問老先生貴姓大名?”

“臣張九齡前來探視太上皇!”

張九齡彎腰作揖,態度謙恭。

“哦……是張相來了嗎?”

背對門檻的李隆基聞言急忙扔下手裏的栗子,起身迎接。

“哎呀……果然是張卿,真沒想到你能來看朕!”

說完了客套話,李隆基遺憾的道:“朕沒什麼好東西招待張卿,請你吃幾個栗子吧?”

楊玉環聞言忍不住鼻子一酸,淚珠盈眶,急忙把頭扭到一旁。

君臣二人圍著火爐對坐,閑話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從張九齡被罷相逐出長安開始,一直說到現在……

“聖人啊,你看起來蒼老了許多!”

張九齡吃著烤栗子,對李隆基的處境深表同情。

李隆基歎息道:“朕這輩子後悔的事情不多,當初聽信李林甫的話把你逐出長安就是其中一件……”

“哈哈……往事不要再提了。”

張九齡哈哈大笑,“如今咱們君臣相見,在這個不大的房間內,倒是更像久別重逢的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