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 節向您係統地介紹刮痧療法中用到的工具、方法、要領等,使您在家庭中自療疾病時更加得心應手。根據患者自身情況的不同,刮痧後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有人在刮拭部位有痧象出現,有人則出現頭暈目眩、心慌、麵色蒼白等暈刮現象,麵對不同的反應您要學會區別對待。
一、刮痧工具。
刮痧工具的選擇直接關係到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湯勺、銅錢、嫩竹板等作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作為潤滑劑。這些工具雖然取材方便,能起到一定刮痧治療作用,但因其簡陋且本身無藥物治療作用,均已很少應用。現多選用經過加工的有藥物治療作用和沒有不良反應的工具,這樣的工具既能作為刮痧工具使用,其本身又有治療作用,可以明顯提高刮痧的療效。
1.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種形狀、各種材質、集多種功能的刮痧板相繼問世,其中牛角製品和玉製品應用較多。水牛角質地堅韌,光滑耐用,藥源豐富,加工簡便,藥性與犀牛角相似,隻藥力稍遜,常為犀牛角之代用品。水牛角味辛、鹹、寒,辛可發散行氣、活血潤養,鹹能軟堅潤下,寒能清熱解毒。因此水牛角具有發散行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玉性味甘平,入肺經,潤心肺,清肺熱。據《本草綱目》記載,玉具有清音啞、止煩渴、定虛喘、安神明、滋養五髒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純之氣的良藥,可避穢濁之病氣。水牛角及玉質刮痧板均有助於行氣活血、疏通經絡,而且沒有不良反應。
刮痧板一般加工為長方形,邊緣光滑,四角鈍圓。刮板的兩長邊,一邊稍厚,一邊稍薄。薄麵用於人體平坦部位的刮痧治療,凹陷的厚麵適合於按摩保健,刮板的角適合於人體凹陷部位刮拭。刮板的兩短邊,一邊稍薄,適合麵積較小的部位,另一邊中間有凹陷,適合做脊椎部位的刮拭。
水牛角和玉製的刮痧板,刮拭完畢可用肥皂水洗淨擦幹或以酒精擦拭消毒。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專人專板使用。水牛角刮板如長時間置於潮濕之地,或浸泡在水裏,或長時間暴露在幹燥的空氣中,均會發生裂紋,影響使用壽命。因此刮畢洗淨後應立即擦幹,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內保存。玉質板在保存時要避免磕碰。
2.潤滑劑。
刮痧治療的潤滑劑有兩種,一種是單純的起潤滑作用的介質,另一種是有藥物治療作用的潤滑劑,這種潤滑劑由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鎮痛作用,同時又沒有不良反應的藥物及滲透性強、潤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植物油有藥物的治療作用而有助於疏通經絡、宣通氣血、活血化瘀,並有滋潤保護皮膚的作用。刮痧時塗以潤滑劑不但可減輕疼痛、加速病邪外排,還可保護皮膚、預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
二、相關刮法。
正確的刮拭方法可以提高刮痧的療效,縮短病愈的時間。操作時需注意持板方法、刮拭方法、刮拭順序及刮拭要領等。
持板方法:用手握住刮板,刮板的底邊橫靠在手掌心部位,拇指及另外四個手指呈彎曲狀,分別放在刮板兩側。
(一)基本的操作方法。
1.平刮法。
就是用刮板的平邊,著力於施術部位,按一定方向進行較大麵積的平行刮拭。
2.豎刮法。
用刮板的平邊,著力於施刮的部位上,方向為豎直上下而進行的大麵積刮拭。
3.斜刮法。
用刮板的平邊,著力於施術部位上,進行斜向刮拭。適用於人體某些部位不能進行平、豎刮的情況下所采用的操作手法。
4.角刮法。
用刮板的棱角和邊角,著力於施術的部位上,進行較小麵積或溝、窩、凹陷地方的刮拭,如鼻溝、耳屏、肘窩、關節或具體穴位等處。
(二)複合操作方法。
主要介紹5種刮拭方法,既針對刮痧的特點,又借鑒針灸、按摩的某些手法,適合於身體各部位的解剖特點和病症需要。
1.麵刮法。
用手持刮板,刮拭時用刮板的1/3邊緣接觸皮膚,刮板向刮拭的方向傾斜30°~60°角,以45°角應用最為廣泛,利用腕力多次向同一方向刮拭,有一定刮拭長度。這種手法適用於刮拭身體比較平坦部位的經絡或穴位。
2.點按法。
用刮板角與穴位平麵呈90°角垂直,由輕到重,逐漸加力,片刻後猛然抬起,使肌肉複原,多次重複,手法連貫。這種手法適用於無骨骼的軟組織處和骨骼凹陷部位,如人中穴、膝眼穴。
3.拍打法。
用刮板一端的平麵拍打體表部位的經穴。拍打法多在四肢特別是肘窩和膝窩處,拍打時一定要在拍打部位先塗刮痧潤滑劑。拍打法可治療四肢疼痛、麻木及心肺疾病。
4.按揉法。
用刮板角以20°角傾斜按壓在穴位上作柔和的旋轉運動,刮板角平麵始終不離開所接觸的皮膚,速度較慢,按揉力度應深透至皮下組織或肌肉。常用於對髒腑有加壯作用的穴位,如合穀、足三裏、內關等穴。
5.疏理經氣法。
按經絡走向,用刮板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循經刮拭,用力輕柔均勻,平穩和緩,連續不斷。一次刮拭麵宜長,一般從肘膝關節部位刮至指趾尖。常用於刮痧後對經絡進行整體調理,可鬆弛肌肉、消除疲勞。
在治療過程中,根據病情和刮拭部位,幾種刮拭方法可結合起來靈活運用。
(三)其他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