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碎片 BY 笑然(1 / 3)

(一)人生識字糊塗始

一個人是不是知道的越多就越痛苦,一個人是不是看的越多想要得到的也越多呢?

水滿則溢,惟空穀能納。

看完《夜談》的時候,我是真的相信那兩個孩子能回到他們當初的蓬萊去的。隻是後來再一細想卻終於明白,是不能的了。即便能回到那個邈無人煙的地方,但那顆心終究是汙穢了。在一塊白布上塗滿顏料是很容易的事,但要它再變回原來的空無一物卻是何等難事!

這三十年來,鳳楚夫人可有後悔,顧盼、顧念可有後悔?“那時候,你們不會笑,可也不會哭,你們雖然什麼都不懂,但至少,你們也就不會知道什麼是憂愁、什麼是煩惱?”

人生識字糊塗始。

往後那無數的歲月施裏可會後悔,後悔遇到桑青,後悔信守承諾,後悔見識這人間慘劇……“桑青、李夫人、李寡婦、顧大嫂,她究竟是誰?我認識的又是其中哪一個?她毒死了她丈夫,她跟她的小叔偷情,她愛錢、喜歡大宅子——她不是個好女人——這些我都知道了,她、她做過這麼多壞事,可為什麼我卻還是……”他也開始明白欲望的強大了嗎?明明知道不該,不該啊,卻如何管的住自己了?

有時候真相是足以殺人的。

妄言已經後悔了,他說“殺死桑青的,根本不是李成然那一把火,是我對她說的那些話。是我害了她——是我殺了她!李成然和桑青,其實都是被我那一句話殺死的。”長歌看到那個從來瀟灑來去,看得比誰都明白,笑得比誰都冷漠的妄言眼中流下大滴大滴的眼淚。

若是一切都沒有發生,若是從來沒有那所謂的蓬萊仙境,若是人類不是這樣執著的追求(追求幸福,追求財富,追求真相……)這些故事裏的人是不是就能幸福呢?

再次複讀《夜談蓬萊店》縈繞心頭的滿是苦澀。

這問題我還是回答不上來,或者就象李成然說的“那又怎麼樣?你是不是韋長歌,韋長歌是誰,又有什麼關係?就算沒有‘韋長歌’,總有一天我還是會殺了她。我還是會一把火把一切都燒得幹幹淨淨,不管她有沒有變心,不管她有沒有猜疑我。哪怕,李成然不叫李成然,桑青不叫桑青,隻要我們一見麵,就注定還會是這個結局!”

就算沒有蓬萊,就算沒有顧盼顧念,就算沒有一夜暴富……這些人,或者另外一些人也總是會遇到這樣的結局。

人最逃不開的隻是自己的心靈。

故事裏顧盼顧念這兩個孩子在我看來更象是一麵鏡子。他們後來所有的歹毒心腸何嚐不是那些年來遇到的人們映照在他們心靈的倒影?

所以這樣的顧盼顧念我沒有辦法去痛恨,“蘇妄言歎了口氣,有些悵然:“他們雖然活得比我們都久,但他們的心裏,卻實在還是兩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就算再怎麼艱難,他們還是堅持著不肯改名換姓,非要每一個‘母親’都姓顧,聽我們說見過顧夫人的時候又是那麼高興……唉,他們其實也就隻是兩個和父母走失了的孩子罷了……”是的,他們隻是沒有長大的孩子,卻被迫在這個蒼涼的塵世獨自偷生,就是責怪也沒處著落不是嗎?就象那些被父母遺棄而走上歧路的孩子,沒有分辨善惡的能力,他們不過是模仿我們這些大人罷了。

最初生長在蓬萊沒有煩惱,不知歲月,不會老,不會死,看起來似乎真是人類一直在追尋的那種神仙的生活。可是為什麼在遇到顧晉之夫婦的時候會死命抓住他們的衣服?既然是沒有開化,不知人事的世外造物為什麼卻對這初初遇到的紅塵俗人這般依戀。“顧盼盈盈笑道:“是啊,那會兒我看他們要走,也沒多想,不知怎麼搞的,伸手就揪住了他的衣擺,死也不肯鬆手!——幸好我抓住了……”說罷,一偏頭,小小的臉上竟有種少女特有的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