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衛軍第29擲彈兵師(俄羅斯第一)該師成員大部份由俄羅斯叛軍組織“卡明斯基”旅成員組成,故由此得名。該師1944年底被解散,成員被送往蘇聯叛將瓦拉索夫的部隊和黨衛軍第三十武裝擲彈兵師。番號29給予新成立的黨衛軍意大利人部隊。
而由意大利法西斯黨組成的黨衛軍第29擲彈兵師(意大利第一)其中許多成員來自德國的意大利戰俘營。雖然該部以反遊擊戰為主,但部分部隊參加了反擊盟軍登陸的戰鬥。1944年3月17日,“複仇”營(第81武裝擲彈兵團2營)和第29“登比察”(波蘭地名,意大利SS曾在此訓練)步槍營(營長沙西二級突擊隊大隊長)被派往安其奧/內圖諾灘頭反擊盟軍,他們以連為單位分配到德軍部隊,德軍稱“意大利黨衛軍的協同非常好”。4月,“複仇”營和第29步槍營與盟軍在灘頭作戰,在與第16武裝黨衛軍師一起與美國第3步兵師的戰鬥中,“複仇”營蒙受了重大傷亡:650人中有340人傷亡。1944年5月3日,希姆萊命令:“由於意大利SS誌願者表現出的勇氣和責任感,他們被正式命名為武裝黨衛軍的部隊並擁有一切應有的責任和權利。”第29步槍營和第81武裝擲彈兵團2營(“複仇”營,營長為一級突擊大隊長弗雷代裏科·德裏·奧蒂)被允許佩帶正式的黑色SS領章,取代原來的SS/意大利陸軍混合的紅底領章。而幸存下來接受此“榮譽”的不過210人——其中22人還得到了鐵十字勳章,50人得到提升。
1944年7月建立的黨衛軍第30擲彈兵師(俄羅斯第二)可算是一個多國語言部隊了,該部隊有說俄語,白俄羅斯語,波蘭語,烏克蘭語,韃靼語,亞美尼亞語,再加上德國的一些警察部隊可見該部隊的成分是如何的複雜。該部隊還是唯一一隻斯拉夫人成分的黨衛軍組織在法國服役了一段時間,對抗遊擊隊,不少人加入了法國抵抗組織。44年11月回到德國,到了12月的時候,全師大約隻有4400人。後成員送往瓦拉索夫的軍隊,軍官和軍士(NCO)加入25SS師以及38SS師。
黨衛軍第31誌願擲彈兵師是第23SS山地師(克羅地亞第二)中的德國士兵在23SS的穆斯林被命令補充到13SS後,重新由警察部隊,黨衛隊的營和其他離散人員組成,人數不到一個正常師的一半,最多稱做戰鬥群,44年10月在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建立,一直是在撤退中和蘇軍戰鬥的,44年5月9日,在捷克(Czech)向遊擊隊投降,大多被槍斃,部分幸運逃過劫難的的人員被蘇軍俘虜。
1945年2月由法國誌願者組成的的旅級單位開始變成黨衛軍第33“查裏曼大帝”武裝擲彈兵師(法蘭西第一),查理曼法蘭克國王,768-814年,而且是羅馬滅亡後西歐第一個帝國的創始人,他在艾克斯拉沙佩勒的宮廷成為歐洲文化複興的中心,因加洛林文藝複興而聞名。
盡管該師從未達到過一個標準黨衛軍師的一半人員,隨後在波蘭與蘇軍發生了一些戰鬥,44年8月在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地區遭到重創,44年秋天重建後,轉到波美拉尼亞,45年4月25日,部分在奧得河作戰的,隨後撤退並向英軍投降,5月2日,殘存的30人在波茨坦火車站附近向蘇軍投降,其餘的向英軍投降,有些人員參加了柏林戰役(還有一說在柏林作戰的法國部隊並非該師的)。而且該師是取代了黨衛軍第33騎兵師(匈牙利第三)的番號,而這個騎兵師從來就沒存在過,除了在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