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由公元前6至前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姓)·悉達多(名)所創。悉達多生於釋迦(Sākya)家族,所以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一、本生故事
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經過了無數次輪回轉生,曾做過國王、王子、婆羅門、商人、婦人、大象、猴子、鹿等。每一次轉生,便有一個行善立德的故事,這些故事被稱為“本生故事”,現存五百四十七個。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前生曾有一世轉生為水牛王,在野閑居,遊行,食草飲泉。在水牛群中,牛王始終走在隊伍的最前麵。牛王顏貌姝好,威神巍巍,忍辱和雅,行止安詳,名德超異。一隻獼猴也住在水邊,看到牛王及其眷屬,感到畏懼害怕。於是心裏起了惡意,拿起石塊投向牛王,並且對著牛王輕慢毀辱。水牛王默然,受之不報。
另有一群水牛走過來,獼猴同樣對待。這群水牛之王見到前一群水牛之王默然不報,仿效忍辱,其心和悅,安詳雅步。受猴毀辱,不以為恨。這群水牛過去不久,又來一個水牛犢,追隨牛群。獼猴逐之罵詈,輕易毀辱。水牛犢懷恨不喜,但是看見前麵的同類忍辱不恨,也就效仿,忍辱和柔。
不遠處的大叢樹間,有一個樹神。看見水牛雖被毀辱,忍而不嗔。就問水牛王:為什麼要忍辱呢?水牛王回答說:以輕毀辱我,必當加之於他人,彼當加報之,我乃得抵患。
水牛群過去不久,一群仙人順道而來。獼猴同樣又罵又扔石頭。這群仙人很快把它捕捉住,用腳蹋殺致死。樹神歎曰:罪惡不腐朽,殃熟乃遭患;罪惡已滿足,諸殃不爛壞。
二、八相成道
⊙降兜率(天宮)
釋迦牟尼降生之前為菩薩,住在兜率天內院四千年。在觀察到五種因緣(時間、地點、國家、家庭、父母)已經成熟,便決定降生人間,度化眾生。
⊙入胎
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境內小國林立。恒河邊有一個國家名為“迦毗羅衛”,國王名叫“淨飯”,人稱淨飯王,王後是摩耶夫人。一天,摩耶夫人在睡眠中,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頭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肋進入自己的身體。摩耶夫人不僅沒有任何不適,反而頓覺體安快樂、如飲甘露。再看自己的身體,就像日月光照,清晰無遮,潔淨透明,非同一般。釋迦牟尼從兜率天宮,投胎到了摩耶夫人體內。
摩耶夫人把這個夢告訴了淨飯王。淨飯王立即召集群臣進行解夢。當時印度把人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是祭司貴族,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最高。刹帝利是軍事貴族,包括國王及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吠舍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首陀羅屬於奴隸,他們毫無社會權利可言,隻能從事最低賤的職業。
一名婆羅門占卜者對淨飯王說:“這個夢非常吉祥!王後已經懷孕,而且會生一個王子。這位王子將來一定會成千古聖人,光顯釋迦族。”淨飯王聽後,非常高興。
佛教認為,即使是在母胎裏麵,釋迦牟尼佛行住坐臥、一日六時為諸天說法。
⊙出生
十月期滿,摩耶夫人按當地的習俗,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由宮女、侍臣護送回娘家分娩。經過城外的南毗尼花園(尼泊爾的羅美德寺院處)時,王後讓人停車,到花園內遊覽。微風輕拂,春意蕩漾,摩耶夫人看到一棵青翠欲滴的無憂樹,花朵香豔,枝葉繁茂,便用右手攀扶其枝。就在王後舉手的同時,太子從右肋下誕生了。
頓時整個世界大放光明,百鳥齊歌,天樂齊鳴,一片瑞象。太子降生後,不需人扶,自行而立。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七步,大地瞬間湧出七朵金色蓮花。太子於蓮花之上,觀視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大地震動,天空中出現九龍噴水,地麵上湧出冷熱二泉,為太子沐浴。整個迦毗羅衛國沉浸在太子降生帶來的歡樂氛圍中。一代偉大的覺者來到了人世間。
作為唯一的王位繼承人,太子得到了淨飯王給予的極度優裕奢華的生活待遇。太子擁有三座宮殿,一座用於冷季,一座用於熱季,一座用於雨季。宮殿內歌舞升平,錦衣美食,美女相伴。太子在宮內隨意享用人間的一切歡樂。
⊙出家
太子就這樣享受了十年五欲之樂。一天,太子想去園林觀遊。登上馬車,出城東門。路途中,太子遇見一身體瘦小、疲弱無力的老人,他感到驚駭、恥辱、厭惡,一向享受榮華富貴的他,不知道世間還有這樣的人。他問駕車人:有一天我也會這樣嗎?駕車人說:是的,人都會變老。
第二次,太子從南城出門,遇到一個壯年病人,肚子鼓脹,麵色痿黃,痛苦不堪。他又問駕車人:有一天我也會這樣嗎?駕車人說:是的。想到自己不能超越衰老,不能免於疾病,太子對青春特有的精力和健壯不再有任何的沉醉。對自己一向無病健康身體的優越感,一點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