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武神轉世(1 / 2)

名山都不見真形,萬仞盤盤入遝冥。

安得人間騎白鶴,

下看三十六峰青。

武當山有群峰三十六,峰峰姿態各異,引人入勝。諸峰之中,又以巍峨雄渾的天柱峰為最,整座山峰道觀林立,不下百座。

此時正是明朝洪武元年,這一年太祖朱元璋早已統一了江南半壁江山,開始北伐,太祖以徐達,常遇春等為先鋒,很快攻陷了元大都,元順帝北逃,元朝正式滅亡,而這一年在中國紀年上是1368年。

天柱峰頂,有一天然溫泉湖水,而岸邊則有一兩層竹屋,竹屋之前正矗立著一位著青色衣衫,麵容清秀俊逸的青年人,此時正是清晨,絲絲涼風襲來,吹拂著他如墨的長發,更顯的飄逸不凡,有如神仙中人。

竹簾一掀,又有一位黃色裙裝的女子走出來,明眸皓齒,膚如凝脂,一步一搖之間,風情萬種,當真豔麗無雙。

漫步走到青年身邊,女子一改輕柔,調皮的捂住他眼睛,笑道:“我的大教主,你又有什麼感慨了嗎,能說與為妻的一聽嗎?”

青年人登時哭笑不得,反手摟過女子,撫著她柔順的長發道:“阿敏,這麼多年了,你就不能饒了相公嗎?以你冰雪聰明的性子,還能不知道我想些什麼?”

這兩人正是張無忌和趙敏,自張無忌辭去明教教主之位後,兩人結為夫婦,因兩人身份有異,再見舊日屬下親朋,多有不便,遂隱居在這武當山頂上,不理俗事,每日隻彈琴嬉戲,嘯傲山林,快活無限。

然張無忌重情重義,每每想到明教各路部下,仍不勝唏噓,況且朱元璋羽翼已豐,任何威脅到他統治地位的勢力皆被他一一誅除,往日的明教早已土崩瓦解,左右使,四天王,五散人等,自張無忌脫離明教後,無可以服眾之人,大部已歸隱山林,少數則已駕鶴西去,明教早已不副當年之盛況,滄海桑田,變化之大,張無忌時常想起,不免感歎不已。

張無忌拉起趙敏的玉手,道:“敏兒,我們曆盡千辛萬苦,最終才得在一起,這些年我們過得甚是逍遙,你甘願拋棄郡主的榮華富貴,天涯海角與我一起受苦,如今我也不是什麼明教教主,隻希望我們兩人一生一世,都這般逍遙自在才好。”

說罷,摟起趙敏,張無忌一聲長嘯,震懾群峰,輕點湖麵,人已如流星一般掠過湖麵,直抵對麵竹林之中一處半個湖麵大的場地。

這是張無忌閑來無事時的練武場地,這些年來,張無忌的武功越發精進,天下早已罕逢敵手,練武的動機早以不是為了什麼與天下群雄爭鋒,而是修身養性,實實在在就是為了強身健體,一種武道的追求罷了。

寬大的林地上,雜草竹木早已被張無忌掃光,趙敏站在場邊,幽雅的撫著竹琴,絲絲琴音飄蕩在峰頂,更為這世外桃源增添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味道。

張無忌靜立場中,心念一動,九陽神功在全身來回循環十二周天,張無忌的身形不動則已,動則訊如脫兔,場中隻剩一個虛幻的身影,淩厲的罡風帶著整個場地狂風大作。

舞到極處,張無忌興之所至,運起乾坤大挪移,頓時他的整個身形象是違反了自然規律一樣,隨意彎曲,毫厘千裏,不過一瞬,情景詭異至極。

此時,忽然有一股柔柔的風象是和風吹過大地一樣從側麵席卷至張無忌那無所不在的幻影裏,罡風充塞整個天地,但是這股和風卻象是能包容萬物一樣,任何攻擊到了它麵前就如泥牛入海,無影無蹤,如春風一樣,潤萬物於無聲。

同時一陣蒼老但中氣十足的笑聲響起:“哈哈哈……無忌孩兒,你的功夫又進步了,我這把老骨頭怕禁不住你幾下了。”隨即場中突兀的出現了一個須發皆白,身材魁梧,但渾身邋遢的老道人。

張無忌頓住身形,連忙上前跪拜道:“太師傅,你老人家又來了。”

此人正是中國曆史上不世出的武學奇人張三豐,此時的張三豐,壽已一百一十餘年矣,但養生有道,仍是鶴發童顏,身強體健,時不時來這武當山頂與這得意徒孫切磋一二。

張三豐興高采烈的道:“無忌,休要多禮,來你這隱修之地就是喜歡你這自由自在,不沾塵世凡俗,若你再這般客套,太師傅反而不喜了。”

張無忌性秉忠厚,仍對太師傅尊敬有加,趙敏也時常見這位武當開派宗師,遂上來拜見。

張三豐最是喜愛這徒孫,見他生活美滿如意,夫妻恩愛和睦,雖不沾塵世,立身世外,年紀輕輕即歸隱未免有點可惜,但仍是為這小兩口高興,每每來此世外桃源,都要與他們盤桓幾日。

這一日,練武場內,張三豐與張無忌又在研討張三豐創立之太極拳招式,說到興處,張三豐道:“無忌,我觀你近來練武,對九陽神功及明教武學都有較大長進,不如我與你拆解下太極拳可好?”這張三豐也是手癢,縱觀整個武林,能與他匹敵的可以說幾不存在,隻有這個徒孫,以九陽神功之雄霸天下的陽剛內力,尚可與他抗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