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涼州荀家
不知不覺已經坐了將近半個月的馬車,予淑覺得自己幾乎都已經習慣這種整天腳不著地的生活了。不過唯一讓她欣慰的是,自打出了大散關,取道天水一路向北,景色便與中原大大不同了。不過幾日的光景,竟不僅僅是從秋至冬,乃至仿佛完成了幾萬裏的行程一般。四周景致荒涼,偶見荒村,日暮之時隨處可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絕佳景色。四周荒涼蕭疏,隨處可見光禿的樹木與枯黃的野地,半日也不見人煙。尤其是黃昏之時,日暮時天際萬裏無雲,遠山被抹上了一層濃重的金黑色,枯樹拖著長長的影子,仿佛已在此靜立千年。金橙色的太陽遙遙地掛在天邊,將最後的一抹餘暉毫不吝嗇地灑向一望無際荒漠,顯得人是那麼的渺小,予淑看得幾乎癡了。
崔遜一路上斷續地說著西域的風情,道若是出了玉門關,那才是真正的西域。漢時絲綢之路最為繁盛,這一路上處處都可見商隊驛館,若是到了一些大的邊關重鎮,東西商旅聚集一堂,繁盛程度甚至超越當今的帝都長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原商人甚至不用通關文牒就能出塞經商,波斯甚至大食國的商隊或進貢的隊伍絡繹不絕地跋山涉水來到東土,甚至有人此生都不願回去,隻求葬在中原。長安城郊有個墓地,葬的就是西域某個國家的國君。那時西域貿易之盛,非現在所能想象。據說有些商旅回來的時候,嫌帶的東西太重影響歸去的速度,連黃金和玉石都丟了一路呢。
“那麼現在這兒怎麼這般荒涼?”予淑不禁疑問。
“其一,近年來西域風沙越發大了,商旅都隻能趁著夏秋之時進西域,所以人少了些。其二嘛,”崔遜頓了一頓,“近年來西戎國吞並了許多西域小國,阻塞了貿易,大齊不得不限製商貿,不許私商出塞了。”
“西戎國……”予淑咬著唇,“真是太可惡了,大齊怎麼不效仿漢武帝,派人狠狠地打擊一下匈奴,讓他們再也不敢來犯?”
曲適與崔遜對視一眼:“我們正是為此事而來。”
予淑看了他一眼,就憑你們兩個去打西戎?別開玩笑了。
對予淑的疑惑不以為意,崔遜繼續道:“昨日說了涼州荀家的發跡,今天崔某就再說說他們本朝的作為吧。先帝開平十二年,西戎匪幫來犯,占領了玉門關,而荀家卻未發兵相救。因輸掉此役,西戎兵大舉來犯,屠戮之慘烈實令人發指。平西王蕭典因作戰不力被撤了王爵,先帝顧念手足之情,沒有過多怪責與他,隻降他為平西將軍。而荀家卻因為協助不利,而被處罰金一萬兩。”
昨日聽崔遜說了這在西域鼎鼎有名的涼州荀家的故事。荀家在漢朝時便在西域有了資本,曆經數朝後,已有半數子弟在西域成家立業。因為涼州處在長安和西域的中央,為了方便貿易,荀家便舉家遷往涼州。荀家的子弟為保護自家貿易,不少人投身軍戎,亦有不少人憑軍功當上了大將軍,為西域的安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前朝西戎未立國時,荀家的家業達到了頂峰,儼然成為西域的霸主。又因荀家世代習武,且掌握兵權,過往的商旅若有了荀家的庇護,便如有了護身符一般。
一百三十年前,荀家因為平定西域某些小國叛亂有功,被當時帝王封為鎮西良卿侯,榮極一時。到了本朝,因荀家家業太大,隆盛帝便削去了荀家的侯爵,並永世不許荀家後人為官。可是因為荀家在西域的影響力實在不小,雖然已不如當初那般富貴,可方圓幾十裏之內的土匪還是聞荀家而喪膽。自從被撤了爵位,荀家家主也不再自稱鎮西侯,人們改稱其為良卿公子。
話說荀家發跡百餘年,已曆數朝之久,當時的爵位因為改朝換代早已名存實亡,隆盛帝猶奪其封爵,又是何用意呢?予淑曾提出疑問,卻見崔遜笑著點了點頭,道此問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