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族長,為何這九鼎這麼厲害呀?”
走在路上,聽到妮兒所提的問題,司徒昊抬頭看了眼,那璀璨的星空。
“因為這九鼎承載著五千年的文明,乃遠古華夏文明之重器,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
據傳說夏朝初年,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
後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事先派人把全國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奇異之物畫成圖冊,然後派精選出來的著名工匠,將這些畫仿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
所刻圖形亦反映該州山川名勝之狀。
九鼎象征九州,反映了全國的統一和王權的高度集中,顯示夏王已成為天下之共主,是順應“天命”的。
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從此,九州成為華夏的代名詞,“定鼎”,成為全國政權建立的代名詞了。
所以這九鼎擁有著無盡的潛力,威能滔天,一鼎就可鎮壓死荒獸,我族擁有九鼎,也許能重現遠古華夏之輝煌。”
聽完司徒昊的解釋,妮兒臉上浮現出崇拜的神情。
“少族長,你懂得真多。”
淡淡的一笑,司徒昊沒有回複。
他知道自己的所知所學,在浩瀚的華夏文明麵前,當真算不了什麼。
如果不是九鼎的傳承,他哪裏能得知,曆代先賢所遺留的智慧結晶。
哪裏明白,道家的自然之道,儒家的浩然禮儀,法家的律法深嚴,墨家的非攻之道,醫家的濟世救人等。
各家的傳承可以說是給司徒昊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讓他見識到,華夏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那是許多文明都與之無法媲美的,現在想想,他都為生活在現代的許多人感到可悲。
他們完全不能體會華夏文明之美,曆史文化之恢宏。完全被現代文明衝擊得,丟掉了自己最珍貴的寶藏。
為此司徒昊暗自起誓,自己一定要在這片異世界的土地上,把華夏那輝煌文明的種子播撒下去。
護衛著華夏文明在這裏生根發芽,再次重現那輝煌,點亮這片蠻荒之地。
不過路途道遠,現今還需要徐徐圖之。
一路無言,回到家中,司徒昊獨自盤膝坐於床上,消化著百家諸子的傳承。
這是他今後立世之根本,讓華夏文明開花結果的底蘊,曆代先賢的智慧結晶。
一篇篇經典,不斷的在司徒昊腦中湧現,最終他選定從法家入手。
必定無法無可立國,一個家族也因如此,需要有自己的家規,這家規就是法。
隻有依靠法的約束,才能讓族人凝聚為一股,才能讓人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一個部族才能快速的發展壯大。
為此司徒昊不由得想起了秦律,這可以說是華夏文明第一部,完全統一的律法。
《秦律》的律文可以說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個方麵,使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皆有法式“。
不僅有《法經》六篇的內容,而且還有《田律》、《效律》、《置吏律》、《倉律》、《工律》、《金布律》等內容。
可以稱得上是一部,非常完善的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