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由於性格、稟賦、生活背景等的不同而在思想上產生一定的差別是正常的。但是,須認識到,在現代社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優質的人脈資源是非常重要的。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由此可見,為人處世確實是一門需要悉心學習的大智慧。作為取得了空前成功的優秀企業家,洛克菲勒無疑是深諳其中之道的,讓我們借鑒他的經驗,不斷地學習和實踐為人處世這門課程,以期建立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為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忍耐是一種處世良策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百忍成金”。可見,忍耐是一種大智若愚的讓步,是一種韜光養晦的藝術,是一種伺機而動的智慧,是一種化解矛盾的妙方,是對困難、挫折、逆境的一種承受,同時也是立身、成事者的必備素養。
洛克菲勒曾對自己的兒子說:“對於一個胸懷大誌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從與忍耐,恰恰是一條屢試不爽的成功策略。追溯過往,我曾忍耐過許多,也因此得到許多。”
在洛克菲勒創業之初,由於資金緊張,他的合夥人克拉克先生邀請他昔日的同事加德納先生入夥。對此,洛克菲勒極為讚成,因為有了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擺脫資金不足的困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然而,克拉克在帶來一個“錢包”的同時,也給洛克菲勒送去了一份屈辱——克拉克要求把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更名為克拉克—加德納公司。其理由是:加德納出身名門,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戶。
此事大大刺傷了洛克菲勒的自尊,他極為憤怒,但是,他忍下來了。他故作鎮靜,若無其事地告訴克拉克:“這沒什麼。”但是,洛克菲勒卻告訴自己:“你要控製住你自己,你要保持心態平靜,這隻是開始,路還長著呢!”同時,他還很清楚,對克拉克大發雷霆不僅有失體麵,更重要的是,它會使合作產生裂痕。而團結則可以形成合力,把事業越做越好。“理性澆滅了我心頭燃燒著的熊熊怒火,因為我知道這會給我帶來好處。”洛克菲勒這樣說道。
此後,洛克菲勒忍辱負重,繼續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熱情工作。三年後,他成功地把那位趾高氣揚的加德納先生請出了公司,讓“克拉克—洛克菲勒”的牌子重新樹立了起來!那時,人們開始尊稱他為洛克菲勒先生,他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富人。
洛克菲勒唯一的兒子約翰曾經因為無法繼續忍受同仁們的某些做法,更不想繼續屈從於他們,而退出了花旗銀行董事會。洛克菲勒得知後,勸誡他說:“能忍人所不能忍之事,才能為人所不能為之事,然而忍耐並非忍氣吞聲,也絕非卑躬屈膝。忍耐是一種策略,同時也是一種磨煉。”
事實上,人生中許多時刻都需要忍耐。隻有學會忍耐,才能保存、蓄積力量,才能贏得先機,才能厚積薄發,成就一番事業。但是,忍耐不是無原則的讓步,不是無分寸的妥協,有時候更是人際交往中一種以柔克剛的策略,一種靈活巧妙的做事方法。而洛克菲勒無疑深諳這種策略和方法。
一次,洛克菲勒正埋頭工作,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入辦公室,直奔他的寫字台,並以拳頭猛擊台麵,大發雷霆地說:“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接著,那位不速之客恣意謾罵他達幾分鍾之久。辦公室所有的職員都感到憤怒無比,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拿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隻是停下手中的工作,鎮定地注視著這位攻擊者,那人越暴躁,他就越平靜!
後來,不速之客漸漸地平息了下來。他此行原本是準備好與洛克菲勒決鬥的,但洛克菲勒無論如何就是不開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最後,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幾下,仍然得不到回應,隻得悻悻地離去。而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繼續自己的工作。
不理睬他人對自己的無禮攻擊,便是對他最沉重的回擊。成功者每戰必勝的原因,便是當對手急不可耐時,他們卻依然能像往常一樣冷靜與沉著。洛克菲勒忍耐的功夫確實非同尋常,他的修養也令人欽佩不已。就此,洛克菲勒還曾對自己的兒子約翰說:“在這個世界上要我們忍耐的人和事太多太多,而引誘我們感情用事的人和事也太多太多。所以,你要修煉自己管理情緒和控製感情的能力,要注意在做決策時不要受感情左右,而是完全根據需要來做決定,要永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弱者任思緒控製行為,強者讓行為控製思緒”,憤怒是思維的結果。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與其越想越氣,不如把它拋在腦後,以保持心境的平靜。確立了這種自我意識,就能逐漸學會忍耐。可以說忍耐是我們在為人處世過程中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的一項策略。
智慧箴言
有人說,忍耐是一種懦弱。麵臨波濤洶湧的瀚海,不是揚起風帆搏擊風浪,而是忍耐著等待風平浪靜,不是大丈夫所為。而洛克菲勒不這麼認為,他曾教育孩子說:“其實,當我們處於惡劣境地時,忍耐未必不是一種明智之舉。在忍耐中,個人意誌會得到磨煉,修養會得到提升,力量也會得到積蓄。”因此,學會忍耐,才能成就成功的人生。
拒絕推諉,拒絕責難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犯錯誤。我們不是聖人,不可能預知所有的問題,甚至有時候,會眼睜睜看著一些問題按照事情發展的必然規律慢慢顯現,卻鞭長莫及,無法控製。
但是,犯了錯誤無需耿耿於懷,隻要拒絕推諉,勇於擔當,並從中吸取教訓就可以了。“當壞事降臨在我身上時,我會先停下來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的職責是什麼?’回歸原點,通過對自身角色進行準確的評估,可以避免空窺探他人做了什麼,或是要求其他人改變什麼等無意義的行為。事實上,隻有將焦點專注在自己身上,才能將無意中拱手讓出的王冠重新收回。”洛克菲勒說。是的,聰明人會從事物積極的一麵來理解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從中認真反思並總結,積累珍貴的經驗。這種經驗,幾乎無法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找到,因為唯有從錯誤中吸取的教訓才能讓一個人刻骨銘心。
在現代社會,企業越來越需要那些敢作敢當、能夠主動承擔責任的員工。勇於擔當責任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欣賞和信任。
瓊斯是一家大型建築公司的質檢員。有一次,由於他的疏忽,導致公司購進了一批標號不合格的水泥。幸好在使用之前,這批劣質水泥被另一位質檢員發現了,並迅速地將此事上報,使工程沒有因此受到影響。
由於瓊斯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加之此次事件並未給公司造成太大的損失,因此,事後老板並未責難瓊斯。但瓊斯卻主動找到了老板,向他承認了錯誤,並表示對此事件負責,請求老板按照公司的規章製度,給自己一定的經濟處罰。
老板見瓊斯在失誤麵前不推諉、不狡辯,敢作敢當,主動承擔責任,因此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在一個月後,提升瓊斯為質檢部經理。
麵對周圍不解的眼光,老板道:“瓊斯在工作上犯下過錯誤,也許不是質檢部經理最理想的人選,但是,他能主動認錯,並願意承擔責任,這一點,正是我最看重的。”
洛克菲勒說:“如果我能將每一個阻礙視為了解自己的一個機會,而非斤斤計較他人對我做了什麼,那麼我就能在領導危機的高牆外找到出路。”主動要求承擔或自動承擔更多的責任是優秀員工必備的素質,拒絕對下屬或周圍其他人的責難也是一個領導者必備的修養,隻有這樣,下屬和員工才能心悅誠服、全心全意地去奉獻自己,企業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多年以前,標準石油公司的一名高級主管做出了一個錯誤決策,給公司造成了二百多萬美元的損失。壞消息傳出以後,公司主管都設法避開洛克菲勒先生,唯恐他將怒氣發泄到自己頭上。不過有一人例外,他就是標準石油公司的合夥人愛德華·貝德福德。
當貝德福德按約定走進洛克菲勒辦公室時,發現這位石油帝國的老板正伏在桌子上,用鉛筆在一張紙上寫著什麼。
“哦,是你,貝德福德先生。”洛克菲勒說,“我想你已經知道我們的損失了。我考慮了很多,但在叫那個人來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做了一些筆記。”
洛克菲勒的筆記上記載了一長串關於那名高級主管的優點,其中提到他曾三次幫助公司做出正確的決定,為公司贏得的利潤比這次的損失要多得多。
責難是領導力的頭號敵人,這個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無論誰都會遭遇挫折和失敗。當問題出現時,我們不應感到憤恨不滿,而是應該思考:怎樣才能讓情勢好轉起來?采取什麼樣的行動可以補救或是修複我們的失誤?由此,洛克菲勒也告誡自己的兒子說:“如果我們想要永續生存,那麼我們的領導方式就意味著斷然拒絕為了任何理由,去責難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件事。”責難如同一片沼澤,一旦失足跌落進去,便失去了立足點和前進的方向,陷入憎恨和挫折的困境之中。結果隻有一個:失去下屬的尊重與支持。
總之,錯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遇事推卸責任或責難他人。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麵性,錯誤也不例外。你要相信,隻要你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錯誤,勇於承擔責任,錯誤不僅不會成為你前進的障礙,反而會成為助推器,促使你不斷進步、更快成長。
智慧箴言
在生活的舞台上,每天都有無數的意外和驚奇在上演,每個人都有犯下錯誤的可能。發現錯誤的時候,不要采取消極的逃避態度,也不要將責任歸咎於他人,而是應該想一想自己應怎樣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彌補錯誤,同時汲取經驗,在經驗中不斷完善自己,從而使自己更接近成功和目標。
學會傾聽,善於傾聽
洛克菲勒說:“我願意付出比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學會處理人際關係,掌握並擁有豐厚的人脈資源,你就已經在成功路上走了85%的路程,在個人幸福的路上走了99%的路程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與人相處的過程也是與人溝通的過程,溝通的最高境界就是靜靜地傾聽。的確,靜靜傾聽這種姿態所表現出來的正是一種寬容、謙遜的品格,也展示了你對他人的尊重。一個人如果經常在朋友麵前展露自己的才氣或者某方麵的優越性,不懂裝懂、賣弄學問,無疑不會得到真誠的友誼。相反,如果對別人的話能做到側耳傾聽,把朋友的煩惱當做自己的煩惱,從朋友的角度出發,深深理解朋友的痛楚,不急於發表自己的言論,才是睿智與智慧的體現。
喬·吉拉德是世界上偉大的銷售員,連續12年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車銷售紀錄——連續12年平均每天銷售6輛車,至今無人能破。他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演講大師,曾為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精英傳授寶貴經驗,世界各地數以百萬的人們被他的演講所感動,被他的事跡所激勵。
曾經有這樣一件事,令喬·吉拉德終生難忘。
在一次推銷中,喬·吉拉德與客戶洽談順利,可是即將簽約成交時,對方卻突然變了卦。
當天晚上,按照顧客留下的地址,喬·吉拉德登門求教。客戶見他滿臉真誠,就實話實說:“因為你沒有自始至終聽我講的話。就在我準備簽約前,我和你說起我的獨生子即將上大學,提到他的運動成績和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是,你當時卻毫不理會的和別人講話,我一惱就改變主意了!”
此番話深刻地提醒了喬·吉拉德,使他在一瞬間領悟到了傾聽的重要性,讓他認識到如果不能自始至終傾聽對方講話的內容,認同顧客的心理感受,就會在頃刻間失去自己的顧客。後來,喬·吉拉德經常說:“有兩種力量非常偉大,一是傾聽,二是微笑。上帝為何給我們兩個耳朵一張嘴?意思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用心”二字。與人交談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用心去傾聽,可能很快就會惹來對方的不快,以至拂袖而去。喬·吉拉德的經曆很好地印證了這個道理。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要善於體察人心,善於傾聽。就像洛克菲勒所說的那樣:“和一般人所相信的剛好相反,在對話中,聆聽者才是擁有權力的人,而非陳述者。”這主要是因為,從本質上講,人是孤獨的動物,他人的溫暖和幫助,是心理維生素。痛苦和喜悅,都需要有人來分享,這是人的一種基本的心理訴求。
在領導一個組織或團隊的時候,傾聽的能力同樣很重要。洛克菲勒曾經在信中告誡自己的兒子小約翰說:“領導者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創造出一個能讓人們覺得開誠布公會比隱藏實情來得舒適的環境。陳述者的語調、焦點還有內容,事實上都取決於你傾聽的方式。”的確如此,一個稱職的領導者一定要善於溝通,但不能單純地把溝通理解為“表達”。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以鼓勵和動員下屬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奮鬥,這是每個領導者的基本技能。但是,有效的溝通技巧,不僅在於表達,更重要的是傾聽。俗話說:“會說的不如會聽的。”領導者要通過傾聽獲得信息、把握全局;通過溝通了解下屬、把握民心所向;通過溝通鼓勵下屬、以示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
“試想,和一個麵露敵意且肢體呈現侵略性姿態的人,以及一個全神貫注聽你講話的人說話時,兩者之間的差異。”“真實的傾聽是不具任何防禦性的。即使你不喜歡這個信息,你也應該傾聽了解,而非立即做出回應。”“專注地傾聽不太像是一種技巧,它比較像是一種態度。”“最令人興奮的是,當你專注地傾聽之後,原來的陳述者也會更願意聆聽你的意見。” 關於傾聽,洛克菲勒說過很多諸如此類告誡子女的話,我們當然也可以從他的話中汲取到養分,加快自己邁向成功的進程。以微笑表示好感,以目光接觸表示關注,以複述或提問表示對話題的興趣,以不打斷說話者表示接納,以點頭表示認同,等等,都是傾聽的技巧,你掌握了嗎?
智慧箴言
洛克菲勒曾說:“當你單純地聆聽其他人說話時,就卸下了你的防衛,也會因此得到更多。”是的,善於傾聽的人,別人歡迎,自己長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傾聽也是完善自我、審視自我的過程。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學會傾聽,我們就會利用他人的眼光反觀自己,從而完善我們的人格。
要具備合作精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交往日益頻繁,既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又存在著廣泛的聯係與合作。一個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僅很難在事業上有所建樹,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更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有條諺語說:“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確,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我之所以能跑在競爭者的前麵,就在於我擅長走捷徑——與人合作。在我創造財富之旅的每一站,你都能看到合作的站牌。”洛克菲勒如是說。
“獨木不成林,團結力量大”,作為一名睿智、出色的領導者,洛克菲勒非常重視合作的力量。他在石油界實施的變競爭為合作的計劃很好地驗證了這一點。
在洛克菲勒的這項計劃開始實施之前,煉油商們各自為戰,引發了毀滅性的競爭。那時候,絕大多數煉油商做的都是虧本生意,正在一個一個地滑入破產的泥潭。
洛克菲勒清楚地知道,要想重新有利可圖並將錢永遠地賺下去,就必須馴服這個行業,讓大家理性行事。他將它視為一種責任,也製訂了一個將所有煉油業務歸於自己麾下的計劃。
洛克菲勒在徹底研究了當下的形勢,並認真評估了自己的實力之後,決定將大本營科利佛蘭作為他發動統治石油工業戰爭的第一戰場,待征服在那裏的二十幾家競爭對手之後,再迅速展開行動,開辟第二戰場,直至將那些對手全部征服,建立石油業的新秩序。
出於策略性的考慮,洛克菲勒主動約見了克拉克—佩恩公司(洛克菲勒當時最強勁的對手)最大的股東——奧利弗·佩恩。奧利弗·佩恩同時也是洛克菲勒中學時代的同學,洛克菲勒對他說:“石油業混亂、低迷的時代該結束了,為保護這個無數家庭賴以生存的行業,我要建立一個龐大、高績效的石油公司,並歡迎你入夥。”洛克菲勒的計劃打動了佩恩,最後他們同意以4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