煨酒在江村有著重要的意義和用途,通常在祭祀、重大節日、婚喪娶嫁和重要客人來訪時才用。煨酒又稱“嘍嘣”(用田泥封存起來的酒之義),也被外來的客人尊稱為桂州的紅酒與茅台。
煨酒酒色呈暗紅色,似濃茶,又似外國紅酒,香甜可口,酒精度約20度左右, 質性柔和、口感特好,對腸胃無刺激,飲後不傷身體, 又有養顏保健之功效,是休閑,待客的最佳飲品。
煨酒取材主要是當地素有“一家蒸飯百家香”的品種——香糯。先是將選好的生態無公害香糯米浸泡到山泉水中,等泡脹後,慮水放到木質甄子裏,架到大火上蒸,等讓人流口水的香味撲鼻而來時,香米已經變成了糯米飯,把糯米飯裝到簸箕上放涼。
接著用自家製作的傳統酒藥球摩擦成粉麵撒在飯裏拌勻,在放到備好的酒簍盤裏鋪開,蓋上酒草再蓋上草席或被子保溫。
約24時辰左右酒簍裏的飯發酵(冬季溫度較低發酵還要慢些,滴出酒液,飯逐漸變成酒糟,三到七天後,酒液滴完,可連糟帶液移到大酒缸裏盛著浸泡一個星期左右,酒液由甜味稍變辛辣味便可倒進酒壇子。
用粽粑葉包上酒壇口,捆實拿到火塘邊煨烤。
煨酒的不同之處就在這個方麵。
煨烤的火是用麻栗樹、茶籽殼、芝麻杆、樟腦根等與人體有益的植物。若從中藥學而言,也是一味比較奧妙的中藥方。
煨烤時間大約需10個小時左右,火力不宜過旺,但也不能中斷火力。壇裏的酒沸騰到壇子外麵,周圍變成膏殼後就可以了。
煨烤火候到了移到火邊待冷卻,再把從稻田裏取些泥漿或黃泥巴拌和火灰把壇口的粽粑葉糊好,搬到三樓的火煙熏幾年,存放兩年以上便可以用著餐桌上享受了,存放的時間越長酒質越好。
上一次,江山給向東寄酸菜時,就寄去了五斤十年存放的煨酒。
就是江山家,那十年的煨酒,也就隻剩下十斤了。
所以,向東說要五十斤,不是想屁吃是什麼。
要知道,在這裏,你能買野味,買山珍。但是,買不到煨酒。
各家各戶,都是留著過節飲用的。
主要原因是,那香糯的產量太少了。
每年全村的香糯,都隻能出五十斤煨酒。
打完電話後,江山走出了辦公室。
村長是江山沒出五服的叔爺。今年有六十三歲了。
江山遞過去一支煙,“十五爺,謝謝你。 ”
村長接過煙,“小七,你不準備去縣供銷社上班了?”
江山打燃火機,幫村長點燃煙:“再去,就出不來了! ”
村長聽說了江山的事,歎了一口氣說:“不去也好!呆在江村,沒人敢把你怎樣。惹惱了我們,將他綁了,送到狼山去喂狼。 ”
不要以為這是說大話。
在江山小的時候,就見到村裏的人,綁了一個男人送去了狼山。
那男人偷了江村子弟的老婆。
按規定,女的浸豬籠,男的丟狼山。
殺了人,去十萬大山一藏。你就是派一個軍的兵,也搜不到人。
關鍵是,外來人一進入江村外圍,就會被發現。
不過幾分鍾,就有消息傳到了十萬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