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問問題。可是在年輕的時候,有段時間我不曾意識到問問題是一件多麼有用的事,特別是在恰當的時間問恰當的人。然而經過了這麼多年,當我越來越認清自己的時候,也就越來越願意去問問題,越來越敢於把問題的答案應用於實踐。
任何一個知道我故事的人,或者僅僅從這本書的封麵上讀到一些東西的人,都必然會熟悉這兩個問題——“你在做什麼?”以及“你怎麼做?”而這兩個問題這些年來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我二十八歲,第一次當父親的時候,我帶著這兩個問題谘詢了舊金山一位名叫鮑勃·布裏吉斯的股票經紀人。他和我素昧平生,卻願意讓我給他買杯咖啡並回答我的問題。而後,他給我介紹了一些他認識的人,而這些人給我指引,讓我開啟了在華爾街的事業。認識鮑勃之後,我經曆了生活的起起伏伏,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我也從未忘記過感激他。當時,我與剛學會走路的兒子克裏斯托弗無家可歸,卻依然堅持全力以赴開創自己的事業。我無法平等回饋鮑勃的恩情,但我向自己保證以後一定回報這種恩情——將我人生旅途中有意義的經驗告訴那些需要的人。
我希望你明白,當我邀請你來閱讀此書的時候,歡迎你提出疑問。我想你應該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而且可能想知道為何這本書就是你需要的書?你能從中學到什麼?為什麼克裏斯·加德納把“幸福”(happiness)這個詞拚寫成“happyness”呢?
先說第一個問題。《立足當下》這本書我已經構思了很多年。當時我剛開始從事經紀人工作幾個月時間,事情進展得很不順利,一天,我在筆記本的首頁寫下了這個書名。我一直運氣平平,從未遇到什麼奇跡,也許你也曾與我有同樣的處境,而那句至理名言“利用你所擁有的資源向著你的目標前進”使我得以堅持下去。從那以後,不管環境如何艱苦,不管我是否知道從何開始或者如何改變,甚至當我開始質疑夢想是否可以實現之時,那句簡單話語裏麵傳遞的信息都會給予我動力。
當我有幸出版自己的第一本書《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時,最初的想法是重點講述我曾發誓要傳承下去的人生經驗。起初,我覺得準備不足,講述我生命中發生的事情不足以激起人們對於人生經驗的思索。盡管很多人都建議我寫一本自傳,但我都回絕了。要我揭開自己的傷疤讓每一個人看?不,堅決不!謝謝!
然而,我越是這樣想,就越覺得以往的艱辛生活可以譜寫成“白手起家”的篇章——從流浪到成功,從一貧如洗到擁有巨額財富。現在我所擁有的公司價值數百萬美元,在全球擁有數以百萬的股東,有一個多元化的優秀團隊組建的三個部門,同時我還熱衷於其他的活動——公共演講,慈善事業,勵誌課程等。然而,我不想將自己的故事寫成神話。因此,為了講述真正“白手起家”的經過,並且打破長期以來男人對他們的小孩子不聞不問的錯誤觀念,我不得不與痛苦的經曆作鬥爭。我的成長沒有父親的陪伴和指導,所以六歲時我就決定:等長大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要讓他們知道我是誰,而且我一定要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結果就有了《當幸福來敲門》這本書。不僅僅有書,還有了同名電影。它回憶講述了五十年來發生的事情。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不僅給我帶來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禮物,最重要的是使我擁有了來自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讀者和電影觀眾,他們現在已經成為我家庭成員的延伸。
沒有人比我更加驚訝於這本書帶給我的一切。我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曾經拒絕講述的故事會如此撞擊全世界人的心弦。唯一說得通的解釋來自瑪雅·安吉羅博士美國作家,詩人,積極的民權活動家,曾與馬丁·路德·金合作。記述她成長經曆的自傳體小說《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她是我見過的最鼓舞人心最漂亮的女性。不久前我有幸與她私下會麵,並向她谘詢有關問題。我記得在我年輕時讀她的自傳《我知道籠中鳥為何歌唱》時,就感覺我已經認識她一輩子而她也認識我。當她開口說話時,從她口中說出的任何一件事都跟遠古的智慧——真正的詩歌相掛鉤。她使我明白了為什麼來自各行各業的不同的人們都能同我的經曆相關聯,因為這不單單是“我的故事”,而且是“我們的故事”,是一個關於“每個既當爹又當媽的父親,每一個既當媽又當爹的母親,每一個懷有夢想又不曾放棄的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