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的洛陽,這個時候正是中國發生巨變的時候;南方革命政府和北方袁世凱政權對峙。護法戰爭的烽火遍布神州大地,此時的洛陽仍然處於一片祥和之中;猶如平靜的湖麵沒有嫌棄任何波瀾。洛陽有“東都”之稱,如今雖然稱不上繁華但;他也能躋身民國前十的行列。洛陽一片繁華地帶,有一個武館;這個武館名為勵武堂。勵武堂的名聲河南也算是響當當的,不少地方的武術愛好者前來拜師。勵武堂的創立者乃是享譽江湖的大俠王五,又名王正宜。
武館內吼聲震天,有數百弟子正在練習武藝。他們身法矯健出拳虎虎生風,且行動一致宛若一人。弟子為首三個青年,他們大約十六歲。一位白袍老者與他們相對,這位老者約有五十歲;兩鬢雖白但他目光銳利精神奕奕。老者看著他們練習武藝,臉上沒有或喜或怒的表情。停立一會,他漫步於眾弟子之中;不斷指導動作不規範的弟子。這位老者就是王正宜,武功高強刀法超群。弟子首位的三個青年,中間的那位是易天城;他的侄子。也是這一代弟子中的大弟子,天城的左右就是他的兩個師弟,白名揚和王疾風。王疾風是王正義的親生兒子,而白名揚乃是洛陽首富白世基的兒子。
白家與勵武堂相距不遠,兩家關係非同尋常;白家的馬隊都是從勵武堂出來的弟子。此時國家局勢動蕩,白家富甲一方;行商自然要有武裝才行。馬隊就是白家的武裝,約有兩三百人;他們各自佩帶槍支並且武功高超。一般的流寇絕不敢遭惹白家馬隊,所以這些年白家行商也沒有人敢來搗亂。一般來說商人狡詐,不少商人為富不仁。而白世基卻不一樣,他的確是一個有善心的商人。行商公平買賣老少無欺,還經常拿出一部分錢財去周濟窮苦人家。還有他和藹可親,隻要他遇見食不果腹者;即使是乞丐他也一定會伸出援手。在洛陽這一片地方,他有“活菩薩”之稱。
夕陽西下,王正宜看著天色逐漸暗下來說道:“今天練得是內家拳法,有助於你們的刀法;你們要好好練習。今天你們也夠累了,回去休息吧”!話音未落,眾弟子一個個異常興奮;他們成群結隊離開練武場。白名揚轉身說道:“天城哥,閑來無事去我家吧;我姐可是天天盼著你來”。疾風讚同的說道:“名揚說的對,我也好久沒有見到鳳霞姐了”。天城沉思道:“走吧!還等什麼”?三人有說有笑離開了武館暮色籠罩大地,街道上人來人往;叫賣聲不絕於耳。
快到白家的時候,天城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著急的說道:“大事不好,我們走得急;忘了給鳳霞買東西了”。名揚揮揮手說道:“天城哥,還談什麼禮物;你去了就是給大姐的最好的禮物”。疾風也附合的說道:“你和鳳霞姐從小青梅竹馬,有沒有禮物;她不在乎的。再說了,名揚他家富甲一方;你送的東西鳳霞姐也不一定看在眼裏”。天城狠狠的瞪了他一眼,也不說話轉身向首飾店走去;疾風他們搖搖頭緊跟而上
。進入首飾店,店內裝飾雖然算不上華麗;但是略顯古樸莊重
。看到天城走進來,一名商人迎了過來。
這名商人大約六十歲,頭發雪白;一副老花鏡掛在鼻上。勵武堂在洛陽也是非常有名的,他們也經常在大街上行走;所以這裏的商販和天城他們很熟悉。商人笑道:“原來是天城三位公子,你們想要點什麼;我們這裏這裏的首飾種類齊全價格公道”。說著他從前麵的櫃子拿出了一部分首飾,這裏麵有耳環、項鏈。易天城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