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斬仙台,找了一個可以容納數十萬聽眾的地方,葉凡就開始了自己有史以來第一次講道。
都說那些聖者會不定時的為門下弟子傳道授業,而且還能夠從他們身上獲得香火願力,這其實是一種彼此都能夠獲得好處的地方,傳道者獲得香火願力,而聽道者可以獲得強大的感悟來增強自己的實力,至於那所謂的香火願力根本不是什麼損失。
葉凡曾經還處於低境界的時候,就時常看到或者是聽到一些字眼,那就是開壇講道,開壇講道本來是形容聖者親自傳授道業的事,可是再某些時候,傳道授業的不一定非要聖者,準聖強者也是可以的,隻不過他們的見解不如聖者那般深刻,也沒有那般明了,但是對於準聖之下的修仙者們那也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所以如今仙界,有很多修為高深的準聖都會不定時的進行開壇講道,講述自己休息你該經過,也或者是傳遞天地奧妙的信息給聽道者,這其實就是一種給予,一場造化傳道者功德無量,聽道者受益無窮,就是這個道理。
所謂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做好事天道都會有記錄,做壞事同樣會有,傳道授業就是做一個天大的好事,將終生渡出苦海,永生極樂。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恒善救人,故無棄人;恒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恒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恒德乃足,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不割。
一字一句從葉凡的口中如大道天音傳到到每個人的腦海之中每一個字每一句話仿佛有一種魔力,讓眾人都沉浸在感悟之中,與此同時,這些人身上都釋放出一股無形的絲線彙聚在空中交織在一起,然後衝入了茫茫天際,似乎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而去,唯有少部分絲線進入了葉凡的體內。
葉凡自然感受得到自己身體的變化,一時間有很多香火願力都進入了自己的體內,但是葉凡也清楚的看到,更多的香火願力則是衝向了一個神秘未知的空間,隻有少部分留在自己體內,很顯然,那一部分香火願力都被天道的指引進入了這一場感悟的真正主人身體內……三清聖者。
葉凡所傳授的是《道德經》的真理和感悟,而《道德經》是三清聖者著作葉凡也隻是一個中間傳達之人,他並不是開創者,所以最終收獲豐碩的是三清聖者而不是葉凡。
但葉凡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有一成的香火願力進入了他的體內,也使他體內的功德樹再一次長大,而且那功德花竟然隱隱有一種含苞待放的感覺,很顯然這一次香火願力是很豐厚的。
“香火願力真是個好東西啊,要不了多久,就會結出果實,隻是不知道會有幾顆功德果。”葉凡心中暗喜,然後他繼續傳道,全部的修仙者都沉浸在大道感悟的世界,仿佛全身都放鬆開來,一些從不明白,懵懂不知的真理也豁然開朗。
傳道一直持續了五個時辰,當葉凡加你個《道德經》上半卷傳授完後,他就沒有繼續傳道,他知道,自己今天傳道對於這些人來說,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如果太多了,反而消化不了,唯有一步步來,而且有了今日的基礎,到時候這些人如果想聽道的話,肯定會找自己,這也算是無形之中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