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2 / 3)

此外,學校還存在著兩個問題。這第一個問題,是學校在管理體製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原校長為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政協副主席,公務繁忙,無暇顧及學校。第二個問題,是教師隊伍不夠穩定。通過在萬裏近三年的民辦學校實踐,鄭璧如深深地認識到,一所民辦學校能否辦成功,極其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能不能把教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而當時的新紀元,教師的流動性很大,勢必就會影響了正常的教學質量。在調研中鄭璧如聽到了這樣一件事:1997年放完國慶長假,同學們都按時回到了學校,可是重新開學的那天,有一個班的同學們在教室裏整整等了一堂課的時間,都沒見教師來。校領導得知情況後,趕緊派人四處尋找,結果竟然發現這名教師的宿舍裏已經人去樓空,所有的東西早已不見了蹤影。很顯然,這名教師已經不告而別了。

如果不改變這種局麵,學校的生存和持續發展都會帶來一些困難。鄭璧如趕緊與陳先生交換意見,把調查了解到的情況和自己的意見建議及時反饋給了陳董。

陳董沉吟半晌,心情顯得頗為沉重地說:“鄭校長,你點的幾個問題都很準。不瞞你說,其實這些我早已經覺察到了。可對於教學管理我是外行,所以有些話我也不便多說。坦率地說,這,也正是我急於想請您出山,幫我來管理這所學校的原因之一。”

聽了陳先生這番推心置腹的話,鄭璧如頗為感動。於是,他也毫不保留地開出了整改處方:健全學校班子建設,尤其是要充實中學班子;提高教師福利待遇,穩定教師隊伍;鞏固原有學校,開拓創辦兄弟學校,組建教育集團……

陳先生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看到了新紀元的發展宏圖。他目光炯炯地望著鄭璧如,激動地說:“鄭校長,隻要你來主持工作,你提出的這三條建議都可以逐步落實!”

四月春光無限好。盡管窗外的美景如此動人,但是從溫州回來的路上,鄭璧如根本就無心觀賞美景。在他的心裏,一直纏繞著一個問題:究竟該不該答應陳先生的邀請?鄭璧如猶豫不決。

過了大約半個月時間,陳先生再次出現在了寧波。這一次,他是開車來接鄭璧如,請他去新紀元走馬上任的。

俗話說,千年難遇是知音。麵對著求賢若渴的陳董,鄭璧如真是盛情難卻啊。他想,既然陳董都已經把車開到了自己的家門口,便決定跟隨陳董去溫州到任。

吃一塹,長一智。這一次,鄭璧如深深地記住了以前的教訓和體會。作為民辦學校的校長,必須與董事長處好關係,彼此之間做到觀點相同、理念一致、配合默契,才能夠順順利利地把學校辦好。否則,把許多精力都浪費在無謂的分歧與爭執中不說,校長肯定還會感覺束手束腳,根本不可能放手開展工作。可不能重蹈覆轍,再犯同樣的錯了!鄭璧如這樣告誡著自己。

在平陽新紀元,鄭璧如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輔佐著董事長,通過強化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對學校進行了一係列的整頓,學校麵貌慢慢有了新的改觀,教師隊伍逐漸穩定了,教學質量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

然而,鄭璧如又發現,以平陽新紀元學校所處的位置和它的發展狀況看,這所學校應該說已經達到了一個發展的飽和狀態,再想要取得新的發展已經非常困難了。這時,鄭璧如忽然想起了陳先生曾經說過,想在瑞安再辦一所新的學校。於是,一個嶄新的想法在他的腦海裏形成了:既然平陽新紀元已經沒有新的發展空間,何不向陳董建議一下,再辦一所新的學校,把新紀元發展成一個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