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洋在網絡裏看到的那種火藥味十足的拍賣會現場不同,大家的競拍很是和氣,拍賣師也很是穩重的把握著拍賣會的節奏。
而開頭的幾件拍品是一些瓶瓶罐罐,王洋一點也不感興趣,不過最後的成交價格,卻讓王洋很是吃驚。
一個看上去醃鹹菜都嫌小的青花,最後能以三百萬成交,難道拍下青花的這位老兄要買回去裝酒嗎?
所以這場拍賣會,讓王洋很失望,在他看來現成無聊的很。
因為拍賣會的大體流程是,請出拍品,介紹拍品,開始競拍,最後成交,全場鼓掌恭喜,然後下一個!
開始王洋還覺得有些新鮮感,可是如果一直這麼重複下去,王洋就覺得有些膩歪了。
其實王洋還真不是當富豪的料,他雖然也有自己的小古玩店,但是他那就是玩票性質的。
同時王洋也覺得,這裏的人中不少是抱著投機心態來的,畢竟拍賣會上的都是真東西,到手後如果遇到特別想要的買家,那就能獅子大開口的賺上一筆了。
這在古玩圈子裏是比較常見的事情,畢竟拍賣會上出來的東西,假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
因此會有一些人花大價錢,從一些參與拍賣的人手中收購一些東西的。
不過王洋很納悶,裏寫的那些裝X的人,那些想用錢打臉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在拍賣會,難道說他們今天沒來?
“明代錦衣衛頭盔(鎧甲殘件非全套),這是一件很特殊的拍品,因為這個頭盔的造型,和製作工藝是目前已知的明朝鎧甲中,所沒有見過的。而藏家給出的價格也不低,起拍價格兩百萬。”
主持人在介紹完拍品後,拍賣師宣布競拍開始,之後現場就安靜了。
這次的氣氛有些不同了,現場居然有人發出了輕笑聲,那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這種不完全的明代鎧甲部件,就算是製造工藝再罕見,就算再有撿漏的可能,也不會有人出手競拍的。
畢竟單獨一個頭盔的價值,在未來收藏的過程中,其本身的增值前景並不被看好。
再有就是拍賣市場上,很少出現鎧甲部件的拍品,並不是因為沒有收藏者,而是收藏者太少,偶有相關拍品出現一般也是以流拍收場。
終於有人起哄了,“這種東西沒人要的,雖然品相很不錯,但是入手後太難脫手了!”
可是就在這個起哄的人說出這句話後,嬌嬌舉起了手中的牌子,“兩百萬!”
現場再次陷入安靜中,而後拍賣師象征性的詢問了三次“有沒有人再報價”後,落錘成交了。
之後就有工作人員來到嬌嬌身邊核實,然後拍賣繼續。
接下來的是一本古書,書名為《黑函》,至於書中的內容是什麼,並沒有具體的介紹。
而在每個參與拍賣會的人手裏的拍品目錄中,對這件拍品的介紹中寫的很清楚,這本書本身太過陳舊,藏家本人也沒打開過,所以其中內容連藏家本人也不知道。
而藏家報價底價一百萬,競拍開始後,各方出價都很積極,短短三分鍾的時間,這本書的價格就推到了三百萬。
這讓王洋很吃驚,最開始他以為一本連裏麵寫的什麼都不知道的古書,應該不會有人買的。
可現實卻讓王洋很是吃驚,而這本古書的競拍,也讓王洋看到了傳說中你追我趕的交替競價場麵。
最終這本書的價格,在競拍開始的十分鍾達到了八百萬的價格,其中一方終於偃旗息鼓了。
而王洋卻是在心裏嘲笑對方,花個八百萬買了本破書,這不是腦子有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