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歸雲用了一筆銀兩將陳良一眾人贖回去,陽關坡不光沒漫天要價,還給他們打了個折。
糧食是根本,目前地裏莊稼最要緊,再不耕種要過季了。
田地翻出來,士兵便被派去幹開荒、建房、修路等重活,留下年紀大些的老人跟婦人孩子在地裏忙活。
前幾日的冰雹,給莊稼造成巨大損失,許多玉米苗被砸斷根莖,需要重新補種。
炎炎夏日,炙熱難耐。
田野間,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男女老少齊上陣,忙著補種玉米苗。
同時水田裏,由於幹旱少雨,大部分都無法耕種。
經過與老農們商議,陽關坡決定將大部分水田改種植紅薯。
還好這個時段正是紅薯種植季節,紅薯雖保存時間不長,但耐旱產量大,能保證大夥不餓肚子。
老話說:紅薯沒有巧,隻要插秧早;寧讓秧等地,不叫地等秧;紅薯喜歡鉀,有鉀薯安家;苗期氮,後期鉀,反常施肥薯白瞎;一顆紅薯一把灰,紅薯結一大堆;喜歡淺載怕深埋,喜歡溫暖怕冷寒;耐得住幹旱,扛不住澇天;喜歡陽光普照,害怕陰雨綿綿。
這一段口訣現在也在陽關坡口口相傳。
“此方法當真稀奇,不知此物跟那‘地蛋’比起來產量如何?”有新加入的流民疑惑問道。
旁邊頭戴草帽起壟的陳老漢停下手中動作,從嘴裏拿下沒有煙絲的煙杆,啞著聲音回道:“產量比起土豆那高得多,隻是此物不耐餓,吃多了容易漲肚子燒心,還不耐儲存。”
流民聽後,眼睛閃過一絲希望,他們並不在意這些缺點,現下能吃半飽就不錯了,哪還有多餘糧食儲存。
“那我們多種一些糧食問題不就解決了?”
陳老漢搖了搖頭說道:“土豆紅薯一塊地最多連種兩茬便得改種其他作物倒茬,不然會影響產量還會加重病害。”
“動作快點,熱得很,這些你們不懂,晚上課程結束可以去問專門的老師講解。”說完陳老漢快速揮動著鋤頭。
幾人點頭加快手中動作,倒沒多失望,隻要能填飽肚子他們不挑,實在是被餓怕了。
在壟上繼續起出一個小溝,另一人跟在後麵朝溝中均勻灑下草木灰,再將剪枝好的紅薯苗均勻栽在溝中,蓋上薄薄一層土。
紅薯苗存活長至一定長度時拔草施肥,若土地肥力不足還得二次施肥,為不影響紅薯產量,藤蔓過長過厚時需摘掉一些。
往年摘下來的紅薯葉不是被直接喂養畜便是切好醃製儲存起來給豬過冬,今年不行了,隨著人數增加,紅薯葉被做成吃各種菜式端上座。當然這都是後話,此時他們還在熱火朝天栽種。
陽關坡在耕種搞建設、增加人手訓練兵力時,陳歸雲已踏上回青州之路 。
此前青州雖說已宣布獨立,總歸名不正言不順,至晉王謀反稱王後,陳昶文不知跟朝廷做何交易,讓朝廷下旨封為——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