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話 紫宵地宮(1 / 2)

北崇少林,南尊武當。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明代(公元1368~1644年)時,武當山被皇帝敕封為“大嶽”、“玄嶽”,地位在“五嶽”諸山之上。武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圍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勝景環繞,風光旖旎,氣勢宏偉,被世人讚為“萬山來朝”。

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在武當山興建了大批建築,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嶽”牌坊建成,武當山建築群終於形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以八宮兩觀為主體的龐大規模。

現在武當山古建築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餘處。建築麵積達5萬平方米,占地總麵積達100餘萬平方米,規模極其龐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遺產包括:太和宮、紫霄宮、南岩宮、複真觀、“治世玄嶽”牌坊等。

太和宮位於武當山主峰天柱峰的南側,包括古建築20餘棟,建築麵積1600多平方米。太和宮主要由紫禁城、古銅殿、金殿等建築組成。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組建築在懸崖峭壁上城牆,環繞於主峰天柱峰的峰頂。古銅殿始建於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於主峰前的小蓮峰上,殿體全部由銅鑄構件拚裝而成,是中國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金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於天柱峰頂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

南岩宮位於武當山獨陽岩下,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現保留有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龍虎殿等建築共21棟。

紫霄宮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規模最為宏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道教建築,位於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於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主體建築紫霄殿是武當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築,殿內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築式樣和裝飾具有明顯的明代特色。

“治世玄嶽”牌坊又名“玄嶽門”,位於武當山鎮東4公裏處,是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牌坊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鉚拚合,造型肅穆大方,裝飾華麗,雕刻有多種人物、花卉的圖案,堪稱明代石雕藝術的佳作。

此外,武當山各宮觀中還保存有各類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題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還有大量圖書經籍等,也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存。

肖飛煌,90後青年,成天的幻想著武俠世界的美好。在這武當山上看著那昔日輝煌的武當,看著那道教真武一流的發源地,覺得武當已經不在富有幾百年前泰山北鬥之名感到惋惜。說實話肖飛煌最喜歡小說中的門派就是武當,今時今日武當山淪為遊客們的觀光之地讓肖飛煌感到了武當傳承的落寞。肖飛煌獨自一人來到武當上就是想看看武當,以圓那對武當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