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1 / 3)

木通(一錢五分) 生地 赤芍 赤茯 茅根(各一錢) 甘草(三分)水煎,臨服入琥珀末五分服。

葳蕤湯 治病後邪熱蘊於心經,昏昏默默,但眠不醒,難於汗下,此方主之。

葳蕤仁 白薇 麻黃 獨活 杏仁 川芎(各一錢) 石膏(三錢) 甘草 青木香(各三分)水煎。便秘加大黃、芒硝。

酸棗仁湯 治汗吐下後,心煩少氣,晝夜不眠。

酸棗仁 麥冬(各一錢五分)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各一錢) 幹薑(三分)圓眼肉五個,燈心二十寸,水煎。

普濟消毒丸 治時行瘟疫,增寒體重,渾身壯熱,舌燥口幹,咽膈不利,頭麵浮腫,一切變易,功效如神。

黃芩 黃連(各五錢) 人參 陳皮 玄參 柴胡 甘草 桔梗(各三錢) 連翹 馬勃 牛蒡子(炒) 板藍根(各一錢五分)薑三片,水煎。

解毒犀角丸 治熱毒發斑,及時行痧痘,煩躁悶亂。

犀角(鎊) 黃芩 馬牙硝 大青 山梔 牛黃(二錢) 天竺黃(三錢) 赤茯苓 甘草 黃連(各五錢) 麥冬(一兩) 麝香(五分)為末,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竹葉、燈心湯下。

鐵粉丸 治時疫熱毒大甚,心神恍惚,悲喜不常,發狂欲走。

遠誌 丹參 茯神 升麻(各一兩) 鐵粉(八錢) 僵蠶(五錢) 馬牙硝(一兩五錢) 牛黃(二錢) 朱砂(三錢) 冰片(三分)為末,煉蜜為丸,金箔為衣,丸如圓眼大。涼水化下。

雞子飲 治熱病五六日不解,壯熱發狂。

雞子清(一枚) 芒硝 寒水石(各三錢)為末,新汲水調芒硝、寒水石,次入雞子清服。

太乙順氣湯 此湯代大承氣、小承氣、大陷胸、大柴胡湯之神方也。治傷寒熱邪傳裏,無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口燥咽幹,心腹痞脹,繞臍刺痛,舌卷囊縮,燥渴譫語;及邪熱傳入陽明,潮熱自汗,揭去衣被,揚手擲足,發狂譫妄;或蓄血發黃,喘滿結胸,大小便不通。悉皆下之,此方甚妥。

大黃(一錢或三錢) 芒硝(一錢) 枳實 黃芩 濃樸 柴胡(一錢) 甘草 芍藥(各七分)生薑三片,水煎。視症大小,虛實加減。小兒感冒宜下者,當遵此方甚效。

化斑青黛飲 治大小邪熱傳裏,裏實表虛,血熱火盛,發為斑疹,煩躁悶亂,紅者輕,紫者重,黑者死,並時行痧症並效。

青黛 犀角 玄參 黃連 白芍 牡丹皮 生地 柴胡 甘草(各等分)水煎。口渴,加麥冬、花粉;便秘,加大黃、桃仁。

黃連解毒湯 大小感冒時疫,六七日不解,鼻衄不止。

黃連 茅根 山梔 犀角 黃芩 沙參 桔梗 生地 甘草燈心二十寸,水煎。血甚,韭汁磨墨服。

鬆煙飲 治熱病,鼻衄如泉不止。

上號京墨(為末)每服一二錢。生地煎湯,入雞子清,冷服,涼水調亦可。

石葦湯 治熱病,小便熱結不通。

石葦 瞿麥(各一錢) 木通(七分) 冬葵子(半合,研) 黃芩(七分) 甘草(五分)燈心二十寸,水煎。用螺螄加麝香,鹽搗罨臍上。

蜜導法 大便秘結,氣弱者用此,老人虛秘甚效。

白蜜(四兩,煉老入) 皂角末(少許)小兒,撚棗核大,湛豬膽用之。多用數個不妨。

豬膽導法(用細竹管磨滑,送入穀道,將膽灌入。)蔥餅熨法 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厭厭氣息欲絕。

蔥(一束,用細繩纏如餅,去根葉,惟存白,二寸許)將一頭烘熱,著臍,將熨鬥熨上,令蔥餅熱氣透入腹中。更作三四餅,壞則換之,候病醒,手足溫,有汗方止。內服四逆湯。

雀茶飲 治延纏日久,無藥可愈者,及發黃症。

雨前茶(真清明前者)入鍋炒焦,用水烹之,候溫,令頻頻飲之,即愈。

傷寒灸法 此三穴(陰厥,脈微欲絕,囊縮遺尿,腸鳴俱效。)氣海穴(在臍一寸,看兒大小。治陰厥,手足逆冷) 石門穴(在臍下一寸五分) 關元穴(在臍下一指)陽陵泉(二穴,在臍下一寸二分)

咳嗽論

夫肺屬金,時應乎秋,外主皮毛,形寒飲冷則傷肺,喜溫而惡寒。如受寒邪,則皮毛先受其病矣。失於表散,則寒注於肺經;而生咳嗽。咳為有聲,肺氣傷而不清;嗽為有痰,脾濕動而生痰。須明四時,而施補瀉。如秋季肺經正旺,其病咳者,病必實。其症∶麵赤身熱,痰涎壅盛,法當下痰,降火為先。冬季咳嗽,病則頭痛身熱,口幹鼻塞,乃傷於寒也。藥以辛散為主。故雲∶輕則傷風,重則感寒。更當辨脈、視症而別之。傷寒,麵垢,脈緊數;傷風,麵赤,脈浮緩。大凡熱則泄之,寒則散之,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發散必以辛甘,湧泄係乎酸苦。臨時視症,故難執方,補瀉宣通,尤謹嚴於投劑。

加味參蘇飲 治傷風咳嗽,及四時瘟疫。

紫蘇 幹葛 陳皮 茯苓 半夏 枳殼 桔梗 前胡 人參 甘草春加升麻、防風;夏加香薷、石膏;秋加杏仁、金沸草、桑皮;冬加麻黃、杏仁、桂枝。

生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視兒大小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