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社會氛圍 (1)(1 / 2)

張鎮還交代吳廣,寫一個關於電視台報道三輪車問題引起重大反映的信息,把市民的意見,三輪車夫集中前來電視台要求采訪的情況、他們的觀點,采訪到的市有關部門的思路,一並寫進去,報送市委、市政府。吳廣問:還寫外地經驗做法嗎?張鎮搖頭說:信息不是建議,不需要寫。

過了幾天,《開放大家談》欄目播出了人力三輪車問題。節目播出後,在市民中又一次引起了重大反響!許多市民打電話給那欄目的記者,表示對三輪車夫的同情,紛紛希望市政府盡快取締三輪車,穩妥解決三輪車夫的困難。張鎮指示記者,用話筒把市民來電話情況記錄下來,在下期節目裏做為觀眾反響報道一下。

市委宣傳部王部長也打來了電話,說:這樣一報道,就為下一步整治工作打下了群眾基礎。還說劉書記看了節目後也表示滿意。希望電視台多主動涉及文明城市創建中的一些老大難問題。創建文明城市,劉書記為領導小組組長,王部長是副組長兼創建辦主任。張鎮心裏挺興奮,感覺從三輪車問題入手,因勢利導,形成了強烈的社會輿論氛圍,會對整頓城市秩序、提升城市形象帶來很大的促動。

而市政府辦公室的一個電話,叫張鎮把心又吊了起來。下午,市政府的一個副秘書長打來電話說:胡海三副市長主持一個小會,要他參加,要他立即到市政府小會議室。張鎮知道,市長去了中央黨校學習,市政府工作暫時由胡海三主持。他腦子裏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市政府以為電視台發動社會輿論逼迫政府解決問題,是給政府出了難題。張鎮還意識到,胡海三終於找到了一個整治我的機會了!

張鎮走進市政府二樓的小會議室,見胡海三和公安局、交通局、勞動局、民政局、城市執法局的局長都坐那裏了。他朝耷拉著眼皮的胡海三點了一下頭,揀了一個沙發坐下。

胡海三眼皮一抬,說:我們開個小會!隻研究一個事情,就是三輪車問題!電視台一采訪報道,市民和三輪車夫的情緒起來了!電視台還寫了個信息,剛才大家都看了。這使市政府感覺到了壓力。怎麼辦呢?大家說說吧!

勞動局長先開了口:外地安置三輪車夫的做法,我們市不好完全學來。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市的下崗職工太多,我們包辦安置了三輪車夫,其他人怎麼安置?不安置別人,引發的矛盾不更大嗎?

民政局長也提出了問題:把三輪車夫或其他下崗職工安置到水利、公路、建築工程上,隻是解決一時,工程完了,他們又沒了崗位,沒了收入,那時還不是又找政府?那時政府再怎麼辦?那時還會引發更大的群體事件!限製使用農民工,農村那麼多的剩餘勞力怎麼辦?也要考慮農村的穩定和農民的生存嘛!

城市執法局長也說:隻圖痛快地提出問題不行,好多問題,說起來簡單,正解決起來就費勁了!

交通局長說得尖銳:前些年,我們鼓勵人們跑出租,現在又限製取締他們,這叫我們交通部門無法自圓其說。

唯有公安局長不吭聲。胡海三冷冷地瞥了公安局長幾眼,也不好說什麼。

張鎮見眾人齊聲指責電視台,就如自己戳了馬蜂窩一般。他坐下來,掏出本子記錄著人們的發言,心裏卻湧動起一股憤懣的情緒。看來,電視台的報道,觸動了這些部門的神經,給他們帶來了壓力,而這些部門根本不願意被這樣棘手的矛盾和問題纏磨上身。

胡海三見大家發完了火氣,說:創建文明城市嘛!本來市政府正在研究如何穩妥地解決這個問題,可電視台一搶先報道,這就給市政府帶來了被動,好像我們的市政府不注意城市形象、不積極創建文明城市似的!張鎮同誌,我想代表市政府問你一句:你這樣搞,是不是要鼓動市民和三輪車夫找市政府鬧事?

張鎮不由得站了起來,說:我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做這個節目,也是為了促進問題的解決!胡市長這樣說,我們不好接受!

胡海三眼睛一斜,看了看張鎮,說:為了促進問題解決?就是說催逼市政府了?

張鎮意識到,胡海三今天是非要給他找難堪了,口氣也就硬了起來,說:胡市長,我們根本沒有催逼市政府的意思!我說的促進問題解決,是說,為解決這個問題製造一個社會氛圍,使市民支持,使三輪車夫配合!

胡海三臉色陰沉著,說:問題是,三輪車夫會配合嗎?!在沒有一個穩妥辦法安置的情況下,貿然取締了,他們吃什麼喝什麼?!他們鬧事怎麼辦?外地的經驗辦法,我們可以照搬嗎?

張鎮不想再說什麼了,當著這麼多局長的麵,和胡海三對口詞顯然不適宜。胡海三畢竟是副市長,今天這個會議畢竟是他召集主持的。張鎮就低頭自顧記錄了。胡海三出了一通惡氣,又說:電視台把事情挑了起來,電視台解決不了,還得靠政府!問題怎麼解決?今天我們得拿出個方案。蘇書記很關心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