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底,火星移民審核工作啟動。
每天,都有大量的華國人被淘汰。
當然,被淘汰的人並不是不夠優秀,而是嬌嬌會根據火星最需要的人才,來篩選出最適合移民的人,沒被選中,隻能說不夠適合。
審核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新界線科技公司也在為火星移民做最後準備。
要讓100萬人離開地球安全到達火星,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首先,糧食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畢竟趕往火星的路程要大半年之久,民眾們的大部分時間都要在飛船上度過,這大半年要有足夠的糧食補給。
除了糧食,還需要準備充足的水源,和海量的液態氧氣,還要讓移民在飛船上舒適的度過大半年時間,如果沒有打發時間的娛樂活動,和坐牢有什麼差別?
所以,太空飛船上至少要攜帶1年的糧食,夠人們使用2年的氧氣,還要帶上樂隊、明星等等,用來生活娛樂。
最終,出於綜合考慮,林鋒放棄了普通太空飛船的運輸,選擇使用“開拓者號”飛船。
時間悄然而逝,不知不覺來到了2021年。
一直留守在火星上的外國科學家們,早就利用智能機器人,在火星建造了無數的種植基地,可見地表上密密麻麻都是溫室大棚,溫室內種植這巨型農作物。
這些種出來的作物,將做為移民的口糧。
等移民到來,就會收獲第二批糧食,可做到半數人的自給自足。
2021年2月26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這本是個團團圓圓的日子,但在京北市,人山人海,場麵喧鬧。
人們揮淚送別,互相祝福。
“同胞們,一路順風!”
火星移民將要離開地球了。
在京北市上方,漂浮著一艘堪比半個京北市大小的太空飛船。
人們見之,並沒有多驚訝,這艘“開拓者號”飛船,他們已經見過無數遍了。
畢竟移民需要率先適應飛船的生活,演習了不少次,也就見怪不怪了。
火星移民開始陸續登船,他們知道,未來的大半年時間將在飛船上度過,至於中途下船,嗬嗬……
和100萬移民登船的還有10萬台智能機器人,這些機械大軍將用於服務人類,舉目望去,有一種來到機器人王國的趕腳。
這些機器人形狀各異,有挖掘機形態,還有推土機形態,更有被人們嘲笑為‘日地機器人”的打夯機。
移民與機器人浩浩湯湯登陸飛船,場麵壯觀。
許多人懷揣夢想和期待,登上了開拓者號。
飛船艙門關閉,緩緩駛向漆黑的星空。
“開拓者號”飛船,長30公裏,寬12公裏,高3公裏,是目前為止最大的一艘太空飛船,也是林鋒付出極大代價建造的一艘“星係級”飛船,換言之,這首飛船可用來跨越星係。
其飛船內部分為100個局域,有50個區域為人類居住區,可提供100萬-150萬人的居住,而剩下的50個區域則是“學習區”,包括實驗室、學校、礦石加工基地等等。
學習區是用來讓移民學習火星知識的地方,他們需要在這大半年時間,深入掌握火星的所有數據,對火星了如指掌。
在飛船底部,則是麵積龐大的種植局域,已經形成了獨有的生態圈,與地球上的森林十分相似。